心腦血管疾病一直被認為是中老年人的“專利”,但巴西南里奧格蘭德聯(lián)邦大學心臟研究所在歐洲心臟病學會2019年大會和世界心臟病學大會上公布研究成果顯示,近年來,隨著生活方式、飲食結構的改變,該病有年輕化甚至兒童化趨勢。
以往關于學生健康問題的研究大都集中在體育鍛煉和營養(yǎng)方面,很少關注情感問題,比如自尊、抑郁和進食行為,這項名為“快樂生活,健康心臟”的研究項目力圖彌補這一缺陷。研究人員將巴西韋斯特法倫市的10所公立學校隨機分為干預組(5所學校)和對照組(5所學校)。研究對象包括473名年齡在6~12歲之間的學生和32名教師,研究評估指標包括體重、身高、體育活動、食物攝入量和學生掌握的健康知識;教師的運動量和食物攝入量,干預完成后重復測量上述指標。
干預分為兩個階段:教師培訓和課堂教學。老師們在4個月時間里參加了4次專題研討會,人手一本小冊子,還可以觀看視頻課程。教學內(nèi)容分為7個部分:兒童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 選擇健康食物;食品標簽; 鹽、糖和脂肪; 情感健康和生活質(zhì)量;身體活動;健康行為和習慣改變。每次研討會都包括理論知識和基于主題、學生年齡及預期目標的課堂活動和建議。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每周要講一個主題,至少組織一次活動。相比之下,對照組的學校教師不參加培訓課程,學生按照課程內(nèi)容參加學校以往的健康與飲食課程。
試驗結果顯示,學生和老師都能從干預措施中受益。按照巴西食物指南建議,避免吃披薩、漢堡和軟飲料的學生比例分別增加了15%和20%,參加體育鍛煉的教師人數(shù)增加了28%。研究期間,雖然干預組和對照組學生的健康知識水平都有所提高,但只有干預組改變了飲食行為。這表明,信息本身并不能改善生活方式,將信息與有趣的活動和情感支持結合起來,最有利于學生和教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