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酪被認為是“濃縮的牛奶”,但其價格相對較高,并且很多奶酪的味道讓人不習慣。如今,市場上出現了許多“奶酪棒”,給人的感覺是“奶酪做成的棒”,有各種口味,看起來攜帶方便,聽起來健康又美味,再加上價格實惠、口感好味道好,受到許多人歡迎。但其營養(yǎng)價值又如何呢?
記者在豐臺區(qū)一家大型超市低溫柜前調查時發(fā)現,奶酪棒多為“兒童奶酪棒”,并且標注為“再制干酪”,包裝充滿童趣,顏色鮮艷且標注著不同口味:水果味、酸奶味、巧克力味等;包裝內的奶酪棒形狀也各不相同,有小狗、海豚、骨頭等;包裝外標注“進口奶源”“鈣含量高達普通奶源的5倍”“含蛋白質”等。除了水外,這些奶酪棒的配料表前幾位依次是奶油、干酪、白砂糖、蛋白粉或乳粉及果醬。每百克奶酪棒碳水化合物含量為14.8~23克,脂肪含量為13.5~20克,蛋白質含量為5~10克。
山東營養(yǎng)學會理事、濟南大學營養(yǎng)學副教授綦翠華介紹,奶酪種類很多,根據加工工藝,分為天然奶酪和再制奶酪。再制奶酪是通過對天然奶酪切碎,加熱到融化,加入一些乳化鹽、調味成分等,再通過特殊的工藝和調整原料配比,制作而成的具有均一質地、細膩口感的奶酪制品。其口味豐富、保質期長,且成本較低,再加上其特有的可愛包裝,備受喜愛。但由于其在制作過程中加入了額外的白砂糖或奶粉、果醬等,因此糖分很高;另外,牛奶濃縮成奶酪的過程中,脂肪也被濃縮,并且有些還加入了奶油,脂肪含量甚至可達到20~30%。不過所有的奶酪都存在“脂肪被濃縮”的情況,天然奶酪雖然其脂肪也較高,但其風味比較奇特,通常吃一小口就會止住;而奶酪棒由于香甜口味,容易出現“吃了還想吃”的情況,更要格外克制。
“奶酪棒”不是“奶酪做成的棒”,而只是“含有奶酪的零食棒”而已,應該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