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等教育從精英化教育階段到普及階段,用了不到20年的時間。但是今天很多人沒有意識到我們的高等教育已經進入了普及階段,全社會的思想還停留在精英教育的思想,體現(xiàn)在教育的方方面面。”中國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學會副會長李志民20日表示,家長要求孩子、要求學校,老師要求孩子等一系列問題都跟這種思想觀念沒跟上社會發(fā)展有關。
在當日舉行的首屆“長三角”設計教育論壇上,李志民說,改革開放以后中國高等教育取得了極大的發(fā)展,滿足了中國經濟社會發(fā)展所需要的人才,但是今天的高等教育仍然面臨一些問題。
“大家知道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低于15%是精英教育階段,15%到50%叫高等教育的大眾化教育階段,毛入學率超過50%就進入了高等教育的普及階段。”李志民說,中國高等教育1978年的毛入學率約是2.7%;1999年開始大擴招,到2002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超過15%,進入高等教育的大眾化教育階段;到去年毛入學率已經超過50%,進入高等教育的普及階段。
“我們長期以來要求大學實行‘寬進嚴出’,‘寬進’解決了,但是‘嚴出’沒有實行得很好。”李志民認為,全世界關于“寬進嚴出”都實現(xiàn)得不好。教育界應該怎樣調動學生的內生動力,不是說考上大學就萬事大吉了,四年大家都能畢業(yè)。比如英國的畢業(yè)證是有區(qū)分的,分為榮譽一等、榮譽二等……一直到一般的畢業(yè)證,不是說大家都拿一樣的學位。俄羅斯前20%的學生是紅色的畢業(yè)證,40%是綠色的畢業(yè)證,最后40%是棕色的畢業(yè)證。學生在學校勤奮努力了,社會上有相應的認可。
李志民表示,中國高等教育發(fā)展到普及階段的時候,要求多樣性,要求公平,要求提高教育質量。今天人類社會正在進入信息社會,但很多老師、學生家長的教育思想甚至還停留在農業(yè)時代、工業(yè)時代,應該轉變思想觀念,跟上時代變化。(記者 馬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