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讀余姚技師學院(籌)的涼山學生在海邊快樂玩耍。受訪者供圖
(資料圖)
舉國歡慶遇上花好月圓,這個“雙節(jié)”,對于560余名在甬就讀的涼山學子有著不同的意義。為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豐富涼山學生的學習生活,寧波多所學校為涼山學生舉辦了豐富多彩的活動,讓他們在濃郁的節(jié)日氛圍中,感受這座城市的溫暖與熱情。
看海踏浪,一起去抓螃蟹
“我以前在電視上看到趕海的畫面,發(fā)現(xiàn)有趣的現(xiàn)象,有些海是藍色的,有些海是黃色的。大海到底是什么樣子的,我想親眼看看?!眮碜运拇ㄊ錾街菡延X縣的學生哈布興奮地說。
10月4日,余姚技師學院(籌)組織開展“迎中秋國慶”觀?;顒?。這一天,在帶隊老師蔡碧健的陪伴下,46名涼山學生乘坐大巴車前往象山的松蘭山海濱沙灘、中國海影城等地,看海、聽風、踏浪、游樂園。
此前,學校面向涼山學生做了個“微心愿”調查,發(fā)現(xiàn)這群來自大山的孩子對大海充滿了向往和憧憬。為了實現(xiàn)孩子們的愿望,趁著這個假期,學校組織了此次活動。
在松蘭山海濱,哈布第一次見到大海,激動壞了。他說:“我和同學們在沙灘上踏著海邊的浪花,一起去抓螃蟹、找貝殼。剛才玩水的時候,海水濺到了我的嘴里,好咸,比我想象中的還要咸?!?/p>
美育為媒,三校學生共活動
9月29日,寧波美術指導中心,寧波甬江職高、寧波市職教中心學生和鄞州職教中心的涼山學生正在體驗傳統(tǒng)文化——版畫、篆刻、陶泥。
美術指導中心的老師告訴同學們,版畫是由創(chuàng)作者使用刻刀或特制筆在硬材料上雕刻出反向圖像,再將顏料涂在刻制出來的材料上,使用紙覆蓋其上,進而印制出一張完整的畫。
在聽完老師的講解后,同學們紛紛摩拳擦掌,想上手體驗一把。正當他們胸有成足畫完圖稿,打算開始第二步“刻版”時卻遇到了困難。第一次使用刻刀,發(fā)現(xiàn)根本不聽“使喚”。在老師的耐心指導下,同學們慢慢通過“畫”“刻”“印”三個主要步驟,完成了自己的小版畫作品。
篆刻和陶泥課堂上,涼山學生也體驗了傳統(tǒng)文化藝術,用陶泥和水制作出一個個神態(tài)各異的貔貅;將普通的石頭打磨,篆刻成一件件精美的中秋作品。
這是三校涼山學生第一次見面交流活動,不僅讓涼山學生了解了傳統(tǒng)文化,也進一步加深了中職學校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
品風雅宋韻,探索海洋文化
在鎮(zhèn)海職教中心就讀的大涼山金陽學生,同樣過了一個豐富多彩的中秋和國慶節(jié)。
在古色古香的招寶山“人文藝墅”,金陽學子受邀參加了“月滿中秋共團圓,穿越千里共嬋娟”中秋民俗文化交流體驗活動。中華傳統(tǒng)剪紙、皮影戲、點茶品茗、制作月餅……在非遺傳承人的帶領下,他們和中外友人一起品風雅宋宴,享古風文韻,其樂融融的沉浸式體驗,讓涼山孩子們感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同學們還參加了錦繡社區(qū)的“鄰舍文化節(jié)”系列活動。在社區(qū)活動中心,爺爺奶奶邀請大涼山的孩子們一起做月餅、學說寧波話。在“鄰舍文化節(jié)”晚上的舞臺表演中,金陽學生帶來的彝族舞蹈《阿詩且》閃亮全場,引來社區(qū)居民朋友們熱情的歡呼叫好。
10月4日-5日,老師還帶著金陽的同學們開展《相約亞運觀山閱海》研學活動。寧波中國港口博物館、濱海萬人沙灘、鎮(zhèn)海口海防歷史紀念館……研學中,涼山的學生既了解了歷史文化,又感受了海洋樂趣。
記者王偉 樊瑩 通訊員任騫
關鍵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