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1日,北京地鐵19號線一期開通運營,市民乘坐19號線從新宮到牡丹園單程用時只需約24分鐘,比原來節(jié)省約30分鐘。這條線上的列車前臉采用黑白配色,神似虎鯨,又 被 稱 為“虎 鯨號”。“虎鯨號”是如何裝配出來的?記者走進列車制造車間為您揭秘。
外觀美靠的是先進焊接技術
“虎鯨號”就誕生在北京房山,由北京高端制造業(yè)基地的中車裝備產業(yè)園負責列車的裝配工作。
走進焊接車間,既聞不到刺鼻的煙塵味,也看不見刺眼的火花,地面擦得锃亮。工程師劉剛站在操作臺上,輕點屏幕,自動化設備開始焊接“虎鯨號”的車頂結構,設備運轉流暢、安靜。
“虎鯨號”的單個車廂超過3萬個焊點,“如果用人工焊接的方式,品質難把控且易產生污染。現在用的是全自動電阻焊設備,這些難題都解決了。”劉剛告訴記者,新工藝無煙塵,很少產生飛濺,焊點也更加美觀。
裝調車間用上智能“神器”
地鐵列車在高速行駛時,受到的震動要比低速時大,螺母結實很重要。裝調車間工程師朱帥告訴記者,現在工人擰螺母已經用上了新設備——智能螺栓擰緊裝置。有了這個“神器”,再也不用擔心螺母的松緊問題了。
記者看到,這套智能螺栓擰緊裝置由三部分組成:扳手、顯示屏和控制臺。正在為19號線高速列車組底架擰螺母的張師傅告訴記者,“在新設備的指揮下,一切都剛剛好。”
“工匠”團隊經過3年實訓
工程師朱帥帶領的裝調車間共有68名工人,平均年齡28歲。在中車北京軌道交通裝備產業(yè)園落成之前,這個團隊已經在長春實訓了3年。在這3年期間,團隊不僅完美完成了美國、以色列地鐵列車訂單的生產任務,還練出了真本事——流水化作業(yè)的裝配產線每兩天就能組裝完畢一臺高速列車,3條產線每年的產能約450輛。
為什么這么快?秘密在于以工位制為基礎的“節(jié)拍化精益生產”模式。
據了解,中車裝備產業(yè)園現已形成了城市軌道裝備新造和檢修能力,可以更好地服務于北京城市軌道交通產業(yè)發(fā)展的需要。未來,產業(yè)園將促進產業(yè)園融入北京市軌道交通裝備造修大體系,為北京市提供新的高端智能造修平臺,向世界展示中國城市軌道交通高端裝備的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