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入個性化數據,滑雪裝備也能“技術流”;戴上VR眼鏡,在虛擬世界中體驗運動樂趣;手機搖身變?yōu)榻∩硌莶ナ?,專業(yè)教練陪伴“云”上運動……
在2022年服貿會上,記者發(fā)現技術進步推動了傳統(tǒng)體育服務場景的升級,為體育行業(yè)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提供了可靠支撐。
北京冬奧會期間,各類精彩冰雪賽事的播出為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如何提前預知、并捕捉這些精彩的比賽轉播畫面?一項名為活動數字孿生引擎的技術成為了這一場場視覺盛宴背后的“指揮官”。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2日舉行的服貿會體育服務專題平行論壇——數字體育發(fā)展論壇中,視伴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市場總監(jiān)任燁介紹,活動數字孿生引擎就是將物理世界的建筑架構和規(guī)則孿生到虛擬世界中,同時運用數字化算法和仿真技術,去完成活動的整體預演,并將成果再反饋給物理世界,以幫助活動更好地組織和完成。
“以首鋼大跳臺為例,起初在規(guī)劃轉播時,畫面只有天空或者背后的冷卻塔,OBS(奧林匹克轉播服務公司)提出在畫面背景中增加一些奧運元素。通過活動數字孿生引擎技術,我們對大跳臺進行了高還原度的3D仿真建模,再通過對攝影機、(冷卻塔)曲面貼圖的仿真應用,直接輸出預想轉播畫面,并由此對轉播畫面進行調整,最終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任燁說。
據悉,活動數字孿生引擎技術服務于北京冬奧會12個競賽場館、7個非競賽場館,極大提升了場館運行設計的效率。任燁介紹,活動數字孿生引擎將作為北京冬奧遺產為后續(xù)的巴黎奧運會、米蘭冬奧會等賽事進行指導。
在服貿會現場,冬奧會的“科技范兒”隨處可見——開幕式上實時互動的“雪花”應用的三維運動員跟蹤技術、冬季項目智能訓練管理系統(tǒng)、冬奧會奧林匹克數字博物館線上云展廳、自由視角和子彈時間拍攝系統(tǒng)……這些數字技術的應用在冬奧籌辦過程中發(fā)揮了獨特作用,也推動著冰雪運動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讓冬奧成果更好地為全民共享。
對于雪具產品公司思安奇來說,一雙滑雪鞋也可以成為“技術流”。
公司首席產品官張安東介紹,目前公司正在研發(fā)一款可遙控調節(jié)松緊的雙板滑雪鞋。“面對硬雪、軟雪或者雪包等不同場景,很多滑雪發(fā)燒友對于鞋的松緊是有不同要求的,那我們就通過AI技術,通過地形、角度和海拔等傳感器將數據傳導給雪鞋中的微電機,同時對雪鞋制作工藝進行創(chuàng)新,以實現松緊的智能調整。”
“作為一個民族企業(yè),我們要發(fā)揚創(chuàng)新精神,展示中國制造、中國智慧,借奧運‘冬’風,把我們滑雪裝備產品做得更好。”張安東說。
隨著全民健身事業(yè)的高速發(fā)展,許多企業(yè)推出了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智慧升級的解決方案。在健身器材與體育用品品牌好家庭展臺,室外智能健身房體驗區(qū)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好家庭集團總經理張佳興介紹,這套“室外智能健身房”把有氧訓練器材、力量訓練器材和體質測試器材融為一體,集合5G應用、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從體質測試到運動健康指導,再到數據的存儲分析和健身成效的檢測評估,系統(tǒng)地滿足了人們科學健身的需求。
“通過大數據,我們能看到不同健身器材的使用頻率、方式、年齡分布等信息,這對我們未來研發(fā)提供了更多幫助和依據。”張佳興說。
張佳興同時坦言,通過實際觀察,老年人是使用室外智能健身房的主要群體,但這并未體現在數據中,這是因為在使用健身器材時,更多老年人會選擇非智能的自由鍛煉模式,如何促進老年人更主動、便捷地使用智能技術,是產品未來研發(fā)的重點之一。
關于體育科技的應用趨勢,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體育金融研究中心總監(jiān)王浩羽認為應重點關注全民健身、健康中國、養(yǎng)老和體教融合等方向。“放眼全球,體育科技的應用五花八門,但我們要注意因地制宜,用技術解決實際問題,讓老百姓切實感受到體育生活的美好。”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