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原標題:此次強降雨過程中話務量、警情數雙雙創(chuàng)極值
119指揮中心全力保障生命熱線暢通
接警席位全部開放,1分鐘最多涌入50多個電話,24小時話務量達到1.2萬余次,3天的涉汛警情數超1000起……在此次強降雨中,北京市消防救援總隊119指揮中心是防汛救災的另一個“戰(zhàn)場”——話務量和涉汛警情數雙雙創(chuàng)下歷史極值。在巨大壓力下,119指揮中心經受住了考驗,沒有落下一通報警,沒有放棄一名群眾。
“前所未有。”指揮中心主任蔡路用四個字來形容此次強降雨帶來的挑戰(zhàn)。蔡路說,強降雨前,他們已做好了最大話務量受理準備,接警調度員滿員上崗,提前開通了總隊、副中心指揮中心所有接警席位,支隊指揮中心“三方通話”同步值守監(jiān)聽,總隊指揮中心滿負荷后,自動轉入支隊指揮中心進行調派。
7月29日,北京市發(fā)布暴雨紅色預警信號后,涉汛警情陸續(xù)出現(xiàn),30日,指揮中心的話務量開始增加,此后,話務量的曲線一路攀升,在31日上午11時左右達到了頂峰,而在31日全天24小時內,指揮中心的話務量達到了驚人的1.2萬余次,而平時指揮中心平均每日的話務量為2000次左右。“達到了平時的6倍,1分鐘最多會涌入50多個電話。”蔡路說。
除了話務量達到歷史極值,涉汛警情數也達到歷史極值。在排除重復求助、無效消息等報警后,7月30日至8月1日的涉汛警情數超過了1000起,這對指揮中心的調派和指揮工作造成了不小的沖擊。當時警力緊張到什么程度呢?蔡路說,一個車組出動時身上同時帶著四五個任務,最多的達到十幾個,去現(xiàn)場的途中,還會有新增的任務。“我們在后方都覺得異常緊張,但我們在這方面也做了準備,將提前預置在門頭溝、房山的跨區(qū)消防力量及時派往警情高發(fā)的鄉(xiāng)鎮(zhèn)。”
為了應對大話務量,全市54個接警席位、70余名接警調度員24小時運轉,在話務量的高峰期,不少接警調度員連續(xù)工作超過22小時。“一直在不停地接電話,就沒斷過。”蔡路說。在壓力面前,接警調度員須做到冷靜平和,除了問清楚對方求助的基本信息外,接警調度員還要做好對驚慌失措的群眾提示與安撫工作,針對對方受困情況,給予涉汛安全避險提示,同時做好解釋,爭取群眾的理解。“給群眾一顆定心丸,告訴他們消防指戰(zhàn)員一定會去解救他們。”蔡路說。
面對巨大的話務量,指揮中心采取了“智能加人工”的應對方法,智能接處警系統(tǒng)按照報警的時序和災情的嚴重程度,調派力量趕赴現(xiàn)場,同時,面對通信中斷和電話排隊的情況,及時人工干預。針對前者,通過衛(wèi)星電話與前方聯(lián)系;針對后者,回撥過去,保證不漏接任何一個求助電話。
此外,接警調度員還通過電臺詢問前方救援力量,核實每起警情的進展,“指揮調度得越科學合理,前方的兄弟們救援才會越高效。”蔡路說。根據全市警情集中暴發(fā)的點位和區(qū)域,指揮中心還繪制了多張力量部署圖和戰(zhàn)斗部署圖,為防汛救災后期攻堅決戰(zhàn)提供了重要決策支撐。
救一次消一個接警單,再救一次再消一個接警單……自7月30日至8月6日,指揮中心針對1087起涉汛警情,累計調動消防指戰(zhàn)員11671人次、消防車輛1833車次、舟艇409艘。“這是一場勝仗,我們圓滿完成了各項任務。”蔡路說。
關鍵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