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二十條”到“新十條”,疫情防控措施一直在優(yōu)化和調(diào)整。按理說,疫情防控措施在變,人們的病毒認知和應對心態(tài)也應該跟上變才對。可現(xiàn)實的情況是,不用再搶菜了,卻又開始囤藥了。
這導致,當國內(nèi)的退燒藥被搶空后,進口退燒藥也遭到哄搶,直至代購直郵漲價也依然無法遏制人們的哄搶熱情。以至于1瓶在三甲醫(yī)院售價為13.17元的布洛芬混懸液(美林)竟能被黃牛賣到3000元的天價,而且這還并非是最終的封頂價。
之所以提調(diào)這個現(xiàn)象,并非說人們的“哄搶行為”跟黃牛的“天價操作”存在必然的因果關系,而是但凡人們能稍微理性一些,就不至于讓黃牛如此囂張。要知道,“提前備藥”是導致“買藥難”的最直接原因,而促發(fā)“提前備藥”主要還是心理恐慌導致的,這跟之前的搶菜近乎如出一轍。
(相關資料圖)
有報道就指出,一位女生囤的治療新冠的藥一次沒吃全過期,雖然過期的藥品是兩年前囤的,但是對應著當前的囤藥潮來看,似乎依然有現(xiàn)實意義。毫不夸張地講,類似囤藥過期的情況應該不在少數(shù)。
如果是非疫情時期或疫情時期的緩和期,囤就囤了,雖然過期屬于浪費,但是從未雨綢繆的立場來看,它本身也是自我管理、自我保全的一種方式。可在疫情時期的緊張期就不一樣了,當很多人急需買藥用藥時,你卻囤起來等著用,著實有些問題了。
這樣說,并非認為囤藥的人們“居心不良”,而是囤藥行為短期內(nèi)積聚會造成藥品供需失衡,加劇人們的恐慌情緒,讓更多人陷入“黃牛陷阱”。因為黃牛正是抓住人們的恐慌心理進行惡意的“中間商賺差價”。
一定程度上,在特殊時期,因為資源配置的不平衡,導致相關物品價格上浮是可理解的。但是像這種價格能翻好幾百倍的情況,確實就有些過分了。尤其對于兒童藥品的加價,可以說是喪盡天良的行為。
而且對于食品和藥品來講,本就屬于民生需求的剛需部分,即便也遵循市場供需關系,但是必須遵循“以人為本”的綱線,否則就會讓別有用心之人趁機走上發(fā)國難財?shù)牟粴w路。
雖然很多時候,我們也清楚類似高價菜和天價藥的事情屬于個別現(xiàn)象。然而即便屬于個別現(xiàn)象,但是在人們本就恐慌的情況下,會更加放大人們恐慌的情緒,直至成為疫情次生危害的直接觸發(fā)原因。
所以要想抑制黃牛制造天價,一方面在于需求端要回歸理性需求,另一方面在于治理端要零容忍。并且主要在于先把零容忍落實到位。因為短期來講,讓需求端回歸理性需求,這不太現(xiàn)實。
但是把零容忍落實到位卻是可以做到的,只要相關部門加大打擊力度,就能間接的形成正向消解恐慌情緒的作用。也就說,只要黃牛敢露頭,就直接拿下。唯有如此,才能在本就資源緊缺、情緒恐慌的情況下,讓情勢不那么糟糕。
另外說回退燒藥,實際上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講,并不是一燒起來就要吃,只有持續(xù)發(fā)熱、并且是高燒的情況下才需要吃退燒藥。否則稍微一熱一燒就吃藥,可能藥的不良作用比治病的作用更大。
因為就在前幾天,有報道就稱一女子因盲目吃藥退燒導致肝衰竭住進ICU,雖然這也是個別現(xiàn)象,但是卻值得反思。說到底,疫情已經(jīng)三年,馬上就要進入第四年,如果現(xiàn)在還不能擺脫恐慌情緒引發(fā)的次生挾持,只能說這三年的罪白受了。
關鍵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