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財經無忌君
大疫三年后的第一個春節(jié)已經結束,此刻已經坐在工位上的人們,依舊無比懷念這個“遲來的春節(jié)”。景區(qū)的爆滿、盛大的煙花、熱鬧的春節(jié)檔......就像是春晚舞臺上沈騰出來時說的那句:“好久不見。”
【資料圖】
三年很短,僅僅只是日歷上劃過去的幾頁,但三年也很長,長到這三年里,年輕人的職業(yè)觀、消費觀與婚戀觀都在悄然發(fā)生改變。
過去的每一年春節(jié)里,財經無忌以“返鄉(xiāng)觀察”為視角,曾報道了諸多關于城市與人、人與商業(yè)的故事。今年,我們將鏡頭聚焦于“年輕人”,他們是春運的主力軍,是互聯(lián)網原住民,也是對這個春節(jié)最有感觸的人。
與社交媒體上所塑造的“媒介環(huán)境”不同,我們觀察到一些新的變化:比如曾經抱怨“酒桌文化”的他們開始擁抱酒局,這背后是縣城年輕人的財富焦慮;他們依舊是報復性消費的主要群體,但在春節(jié)開啟新旅游計劃的同時,卻遭遇了難題;而面對著“催婚大軍”,年輕人的心態(tài)也逐漸變得煩躁.....
這些故事的核心情緒都指向“焦慮”,而焦慮恰恰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母題。
“我們的社會之中,確實還存在一些不公平的分配,導致基層的百姓覺得,如果不靠特殊手段是無法實現(xiàn)致富的?!?/p>
這是最近大熱的電視劇《狂飆》中的一句臺詞。
對于家在蘇北縣城的小徐來說,這個春節(jié)的同學聚會,讓他對這段臺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相比于往年的相聚,今年的春節(jié)攢局有了些微的不同:
“桌上的情感鏈接變淡了,酒的度數(shù)卻變濃了。”
對小徐來說,過往的聚會一直都充滿了“人情味”,天南海北的同學老鄉(xiāng)打拼一年后,都分外期待和珍惜這場回鄉(xiāng)小聚。中學時代的糗事,生活當中的趣聞作為永恒不變的裝飾,映襯著包間里的歡樂氛圍。
而在兔年的第一場飯局上,小徐就覺察到,這種氛圍似乎正在慢慢流失。
大小規(guī)模的四場同學聚會里,掃微信、推名片、拉關系、聊合作開始成為了新的常態(tài)。某某賺了大錢在哪里買了房,某某的親戚是什么級別的領導,諸如此類的話題濃度也在不斷攀升。在市屬重點機關單位工作的幾個同學,更是儼然成為了飯局話題的掌控者。
與之相對應的,是桌上酒飲度數(shù)的提高,在小徐的記憶里,過往的同學聚會,基本上沒有人會喝酒,即便是真情流露之時,也不過是紅酒啤酒小酌。
在社交媒體上搜索“年輕人、酒局”等關鍵詞,跳出的鏈接更是不乏“年輕人逃離酒局”、“95后整頓酒桌文化”等內容。
而在今年的第一場同學聚會上,小徐就覺察到了異樣:
“包間的門一打開,有同學拎了兩瓶白酒進來。”
整個春節(jié)假期,勸酒聲和玻璃杯的碰撞聲,構成了同學聚會的背景樂。
而在小徐看來,這種變化的背后,折射出的更多是年輕群體的焦慮。
最新的《中國睡眠指數(shù)》報告顯示,近半數(shù)90后睡眠質量較差,超過三分之一的年輕人會在凌晨1點后入睡。當人們在網上調侃熬夜的樂趣時,更多的90后實際上飽受焦慮的困擾,在寂靜黑暗中焦躁地清醒著。
“大家的生活其實過的都很不錯,但凡事就怕比較。”
當你發(fā)現(xiàn)昔日同窗又新?lián)Q了豪車豪宅,就難免懷疑自己是混得不好的失敗者;當你聽說以前的朋友升職加薪,就會迫不及待的加固自己的社交關系;當你刷到朋友圈里有人坐著頭等艙飛往外地度假,頓時覺得不出國都不配叫旅游……
上述情緒,交織著2022的不確定性,終于在春節(jié)相聚的時刻轟然爆發(fā)。
而對小徐這樣的年輕人來說,這場爆發(fā)也讓他們領悟到了一個充滿諷刺的新真相:
“年輕人其實并不討厭酒局,他們只是厭惡成為酒局上的被支配者?!?/strong>
除了財富和就業(yè)的焦慮,消費端的焦慮同樣在這個春節(jié)顯現(xiàn)。
有趣的是,相較于往年的“望余額興嘆”,兔年春節(jié)的消費焦慮更多是集中在“體驗”環(huán)節(jié)。
消費限制全面放開的首個春節(jié),旅游、影視、餐飲等被疫情晾曬了三年的行業(yè),能否承受住洶涌人潮的沖擊,鼓鼓的錢包又能否買到匹配的服務,成為了年輕人最擔憂的話題。
至少,剛剛結束春節(jié)之旅的小王,回想起前幾天的出行體驗,仍然心有戚戚。
在小王的計劃里,他和女友小雪應該在初二上午先逛逛湖州的南潯古鎮(zhèn),下午去離南潯20公里的烏鎮(zhèn),晚上欣賞烏鎮(zhèn)的江南夜景。
但是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
首先是寒潮降溫。中央氣象臺年前預報,過年期間,南方多地將迎來兔年首場寒潮,大部分地區(qū)降溫4-8℃。
剛到湖州,小王跟小雪就感受到了刺骨的寒冷。然而,他們發(fā)現(xiàn),溫度還不是主要問題,人潮交織下的糟糕體驗,才是真正勸退消費者的關鍵。
剛到南潯古鎮(zhèn)景區(qū)入口,映入眼簾的就是熙熙攘攘的人群?;ò胄r在離景區(qū)1公里外停好車,他們倆跟著人群慢慢步入古鎮(zhèn)。從小蓮莊逛到張石銘舊宅,再到張靜江故居,人貼著人,慢慢挪動,寒風把小雪的臉吹得通紅。
從張靜江故居出來,小王趕緊找了一家做米糕的小店,25塊一份的米糕分成8小塊。兩人的寒冷終于被剛出爐的熱氣驅散掉了一些,卻發(fā)現(xiàn)自己又被堵在了過河的橋上。
這時,橋對面?zhèn)鱽砹藥茁暶黠@旅游團導游的聲音“大家都跟緊了啊,等下我們出去了直接上大巴去烏鎮(zhèn)?!?/p>
這一嗓子,讓他倆當即決定下午改變行程,去了附近的法華寺。
好在法華寺人沒那么多,逛完寺廟的小雪本想著回酒店洗個熱水澡,好讓自己暖和起來,誰知道酒店的鍋爐房卻出了問題,就在小王不停給酒店前臺打電話質詢的時候,小雪硬著頭皮洗了個溫水澡。
讓小雪感到無助的是,這樣的事情竟然在第二天又來了一遍。
這次是在莫干山的山中民宿里。
第二天,他們開車來到了莫干山,當發(fā)現(xiàn)民宿的房間有地暖時,小雪開心壞了,但晚上還是沒熱水是她萬萬沒想到的。
爬完山回到民宿,民宿老板娘先是告訴小雪,收到政府通知,電力供應緊張,空調和地暖只能開一個。
屋漏偏逢連夜雨,誰知道直到夜里12點,浴室的蓮蓬頭放出的水還是溫溫的。老板娘只好在微信上一個勁地道歉,解釋說今天民宿住滿了,加上過年期間少有的寒潮,熱水燒的很慢。
1月24日,張家界景區(qū)爆出“因未控制人流導致游客被困山上”的新聞。
放開后的首個春節(jié)確實釋放了積攢三年的出行欲望,但從小王看來,更多的是沒跟上消費節(jié)奏的供給方,旅游景點似乎還沒從緩行的節(jié)奏中恢復過來,就被暴漲的客流打了個“措手不及”。
在不同的地方遇到洗澡沒熱水的情況對他們來說也是頭一回,此外,小王的同學跟他聊天時告訴他老家的奶茶店過節(jié)期間連珍珠都賣斷貨了。
1月28日,經文化和旅游部數(shù)據(jù)中心測算,今年春節(jié)假期全國國內旅游出游3.08億人次,同比增長23.1%,實現(xiàn)國內旅游收入3758.43億元,同比增長30%。
此外,飛豬數(shù)據(jù)顯示,春節(jié)假期旅游商品的預訂量創(chuàng)三年新高,高星酒店訂單量同比增長超100%,民宿訂單量同比增長近200%。
高漲的消費熱情背后,在小王看來,當下的消費環(huán)境似乎和兩年前截然相反:
“疫情期間是萬事俱備、沒錢消費,現(xiàn)在購買力有了,別的環(huán)節(jié)又成了短板?!?/strong>
一個小細節(jié)也驗證了這種矛盾,盡管遭遇了種種勸退體驗,初五回到家,小王打開訂酒店的APP,發(fā)現(xiàn)他們在莫干山住的民宿這兩天還漲價了,從預訂時候的500多一晚漲到了700多一晚。
“有對象嗎?”“什么時候準備結婚?”每逢過年,令年輕人窒息的“催婚大戲”又將上演,只不過今年,“春節(jié)相親”的味兒格外沖。
發(fā)生在同齡人身上的“結婚故事”令一些年輕人感到震驚。在上海工作的吳可發(fā)現(xiàn)自己母胎單身的江西同事,回家過個年就解決了人生大事?!澳愀蚁嘈艈幔丶疫^個年,第一天相親,第二天就談彩禮,七天之內付了三十多萬彩禮后就訂婚了,婚期也定了?!?/p>
家在南京的小林返鄉(xiāng)后,在同學的聚會上也發(fā)現(xiàn),很多初高中同學兜兜轉轉之后還是選擇在一起。“幾場同學聚會下來,就能成個一兩對?!?/p>
疫情三年,通行暢通后,不少年輕人也被迫迎來了“報復性相親”。
從大年初一開始,今年24歲的琳琳,回到家鄉(xiāng)宿遷后,就被父母瘋狂安排“相親局”,甚至同一天晚上父母安排了兩個男生和她相親,而整個過程琳琳是被“騙”來的?!爸皇且驗樵谟H戚家吃了一個飯,對方帶了一個男生過來,回頭我媽就打電話跟我說,那個男生看上我了,約我第二天吃個飯,可是我連那個男生的臉都沒看清?!痹诟改傅谋破认拢樟諞]有辦法,只好去赴約,只是沒想到同時參加的還有另外一個男生,而且大家都是來相親的?!疤珜擂瘟?,中途那個男生還要我跟他的媽媽打電話?!?/p>
整個飯局,兩個男生都在講自己的工作和小城生活,一個是縣城的公務員,另一個是縣城的小學老師,而琳琳在大學畢業(yè)后就留在了南京一家私企?!巴耆珱]有共同話題,全程我都在禮貌地吃飯。”回到家后,父母還在詢問“感覺如何”,琳琳為此還跟他們大吵一架。
比起琳琳對父母“催婚”的煩躁,已經29歲的李丹已經選擇了“躺平”。每逢過年,一到飯桌上吃飯,話題兜兜轉轉總會回到李丹身上?!盀槭裁催€不結婚?”“年齡再大,就不好找對象了。”面對這樣的追問,曾經還會羞愧的李丹現(xiàn)在已經會靈活地應對了。去年她給出的理由是“隔壁家的博士姐姐那么優(yōu)秀都還沒結婚,我也要變得更優(yōu)秀。”今年則搬出了“算命大師”:
“我就跟他們說,找了一個大師算命,說我35歲之前不適合結婚,不然會有血光之災?!崩畹ふf,以前每次過年回家的時候,都會在社交媒體上多學一些“防催婚的小技巧”:“我現(xiàn)在的心態(tài)已經很佛系了,親戚一催婚,我就隨便開開玩笑,其實也很容易應對?!?/p>
在父母眼中,婚姻是人生大事,但在當代年輕人的眼里,這件大事,似乎沒那么大。
時代的浪潮下,中國人的婚戀觀已發(fā)生改變。從1980年到2020年,中國男性的平均初婚年齡由24.5歲增加到29.38歲,女性的由22.7歲增加到27.95歲。
“后浪研究所”發(fā)布的一份催婚小調查也顯示,盡管年輕人仍時不時地存在婚戀焦慮,但并不存在這個“結婚DDL”:“比起尋求一段婚姻,我更相信自己的錢包?!崩畹み@樣表示。
但家人依舊是最著急的人,在剛步入職場的王媛看來,有著“婚戀焦慮”的并不是自己,而是自己的家人。
王媛今年剛剛研究生畢業(yè),在春節(jié)期間也被迫相親了幾次,對象都是親姐姐安排的:“我姐年前就開始幫我組局了,96年到20年,從公務員、小老板再到大廠,都安排了一個遍,家里人的標準就是家境好和工作好,可加了微信,吃了飯后,就覺得不是一路人?!?/p>
而家里人焦慮的原因其實也并不難理解。一方面,父母一輩作為上一世代,依舊被“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傳統(tǒng)婚戀觀念驅動。另一方面,隨著父母退休,告別自己的職業(yè)生涯,對子女婚姻的關注,其實也是他們緩解壓力,尋求新意義與價值的一種方式。
面對催婚這件事,有人依舊煩躁,有人則選擇躺平;有人被迫應對,卻能找到真愛,但有人相親無數(shù),但卻依舊無感。正如人們常說的一句話:“催婚,似乎是一個圍繞年輕人們永恒的話題?!?/p>
但無論是愛情和面包,結婚與否,都不是人生的最終命題。如李丹說:“當我不怕父母催婚后,我的人生有了更多的快樂。”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