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后期,張國榮演戲,很細(xì),很用心。
《霸王別姬》電影袁四爺初見程蝶衣那段,葛優(yōu)靜坐擺架勢說話,張豐毅來回耍脾氣。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當(dāng)時一面鏡子,模糊映照著張國榮。
那段張國榮臺詞少,但細(xì)節(jié)動作毫無敷衍。
至少有三個鏡頭,后景鏡中的他是模糊的,但姿態(tài)還是做足了。
難的是以他扮演程蝶衣這么特殊的人設(shè),動作做粗了,就失了旦角日常生活不自覺的媚氣,做少了就沒了,總得帶點態(tài),不像別幾個糙老爺們可以發(fā)揮更自由。
還是這場戲,末了張豐毅說,要,吃花酒去,就暗示了菊仙,也就是鞏俐的存在。
袁四爺呆一刻,緩緩冷笑說:另有雅趣。
這個鏡頭里,如果您盯住畫面一角鏡中模糊的張國榮,會發(fā)現(xiàn)他呆住,不失儀態(tài)但終究無意識地,朝心口抬了抬手。
他這個處理,絕大多數(shù)觀眾不一定會注意到,更不用說品味其中妙處了。
我覺得這就是所謂,明明可以靠姿容吃飯,偏要靠用心和演技了。
另一方面,是這樣。
張國榮的中期表現(xiàn)力,到了這個境界:
有時我寧可他演技表現(xiàn)差一點,或者,演的角色平面一點,淺一點。
簡單說:您不要演得太走心啊……不然很容易把人看魔怔了。
因為他演深了的時候,感染力實在太深了,能把人拽進(jìn)幽暗之中去。
《霸王別姬》里說程蝶衣一笑萬古春,一啼萬古愁,這話用在張國榮身上,也是渾然天成地合適。
《阿飛正傳》之前,他演戲還是偏平的。很扎實,能把人物勾勒像了,比如寧采臣的書生氣,但不復(fù)雜。那時,他清俊,漂亮,還可以發(fā)萌呢。
大概是,跟王家衛(wèi)拍過電影之后,就釋放了張國榮身上,幽暗的一面?!栋w正傳》里許多他獨自在鏡頭前的舉手投足,都有種吸力。
《阿飛正傳》、《春光乍泄》、《東邪西毒》這些電影,許多人可以作對比。
論到對多樣人物的細(xì)膩把握,梁家輝簡直是千面魔王。真正演誰像誰。
論到情感的傳達(dá)、飽滿以及與影片氛圍本身的融匯,梁朝偉是神,一顰一笑沒有不合適的。
但張國榮……不一樣的好法。
《霸王別姬》里,沒有程蝶衣的時候,氣質(zhì)是一個樣。張豐毅,英達(dá),葛優(yōu),鞏俐,都演得好,刻畫精彩,人物鮮活,腔調(diào)尺寸看著過癮。
但張國榮的戲,不一樣。比別人的更靜,更深。鏡頭從張豐毅和鞏俐那個世界,跳到張國榮這里時,就仿佛換了節(jié)奏。
就有一種幽暗的,獨自舞蹈的感覺。
像《東邪西毒》,也是。梁朝偉和梁家輝的戲,帶出糾結(jié)的情感,也很感傷。
而張國榮的戲,是把人勾著走,走到黑暗里去。
大概張國榮是兩個極端。
在他演喜劇時,就很明亮。少年意氣,鮮衣怒馬,好看,好玩。
但在涉及死亡、孤獨、頹廢、執(zhí)拗這些幽暗主題時,張國榮能將觀眾拉得很遠(yuǎn)很深。
一笑萬古春,一啼萬古愁。
我們論“一個鏡頭下來故事講得最完整飽滿豐富”,這方面有許多人很棒。
但是,在那種,“連續(xù)的跳接片段,靠一兩個動作或眼神,甚至一個靜態(tài),瞬間感染觀眾”這方面,張國榮就非常杰出了。
他一愣,他放空,都很有感染力。
剛才說到了明亮和幽暗,嗯,聊聊這個。
張國榮是很經(jīng)得起各種情況拍的。
張國榮,在《胭脂扣》里,亮亮堂堂時,他就是個清俊秀雅的少爺。玉樹臨風(fēng)的偶像派。
但他也經(jīng)得起水。《紅色戀人》里,即將就義的英雄,大雨中的姿態(tài),也依然好看。
他也經(jīng)得起干燥?!稏|邪西毒》里,大沙漠里,蓬頭垢面,胡子拉渣,還是好看。
他甚至經(jīng)得起對著鏡頭折騰?!栋w正傳》里,臉貼鏡頭一通捯飭,還是好看。
最美妙的一點是:張國榮經(jīng)得起黑暗與陰影。
以前念叨過,在涉及死亡、孤獨、頹廢、執(zhí)拗這些主題時,張國榮能將觀眾拉得很遠(yuǎn)很深。
在“連續(xù)的跳接片段,能夠靠一兩個動作或眼神,甚至一個靜態(tài),瞬間感染觀眾”這方面,張國榮,大概是獨一無二了吧。
許多地方,喜歡用他這張照片,典雅至極。
好在哪里?半張臉在黑暗中。
他很適合陰影。
意大利有個畫家叫卡拉瓦喬。他的畫法里有個招式,當(dāng)時叫做酒窖光線。
周圍一片黑,主角浸透在黑暗中。這是巴洛克時期的做派。后來全意大利帶法國,都學(xué)這個。
好處是具有戲劇性,很真實,有質(zhì)感,有戲。
但這個很挑人:不是每個人都經(jīng)得起這么玩。
王家衛(wèi)尤其喜歡這種光影。所以他也特別愛張國榮。
《春光乍泄》里,隨手一截,都是張國榮的臉與陰影合作出了感覺。
上頭《阿飛正傳》里,張國榮臉上的陰影效果,已經(jīng)夠動人了。
后來《東邪西毒》里,王家衛(wèi)更是放開玩:
張國榮半張臉帶著陰影,跟人談生意,輕佻又譏誚。
張國榮送走張學(xué)友,也送別了最后一段赤誠,回過頭來,光從左邊打,一張臉在光中輪過了一圈,又片段浸透在黑暗中。
最妙的瞬間是:在白駝山勾引張曼玉時,一道光閃過張國榮的臉,我截了好幾次,才截到了這個瞬間。
——題外話,這個質(zhì)感,讓我想到了陳凱歌《刺秦》里,孫周扮演的太子丹。也是這種一望而知的古典質(zhì)感。
當(dāng)然,王家衛(wèi)看得到的,陳凱歌不會不懂。
《霸王別姬》里,袁四爺在周遭的昏暗中,搭著程蝶衣的一個暖色調(diào)。
之后一個鏡頭,冷色調(diào)的陰影里,程蝶衣全副妝容,一滴淚下來。是所謂“不瘋魔不成活”的時刻。
最后這個鏡頭好看嗎?已經(jīng)有點陰森了。
感染力和表現(xiàn)力呢?匪夷所思的強。
看過這部電影,一路下來,看過這個鏡頭的觀眾,估計沒幾個不覺得被鏡頭帶走了,帶到脊背一顫吧?
這就是張國榮最有趣的地方:
許多好看的明星,恨不得自己越來越好看,好看得沒有瑕疵。
但張國榮不介意自己偶爾不好看——只要有表現(xiàn)力就行。他很懂。
一啼萬古愁。
比如《胭脂扣》里,他可以是上面清雋秀雅的一張臉。
卻也可以是垂老的陰影下,這張傷心慘目的臉。
這年他31歲,還不算老,擱現(xiàn)在這年頭,甚至還能賣萌的年紀(jì)——實際上他也的確是到老還萌——但他樂意演這樣子。
后來的《夜半歌聲》——他和吳倩蓮帶黃磊的那部戲——他直接毀了半張臉。大多數(shù)時候,是這個姿態(tài)出現(xiàn)。
大概而立之年之后,他是真的不在意形象了,只看演出效果了。于是才有《槍王》里,那走火入魔又出神入化的漸變表演。
對許多演員來說,他們希望自己好看。他們喜歡明亮,喜歡清爽,喜歡干凈無垢的形象。
張國榮,尤其到了32歲之后,好像無所謂了。陰影成了他的好朋友。
這是個挺神奇的事:許多演員會避免胡茬或皺紋等,以免顯得老氣;張國榮不避這些,但他一直不缺少年氣。
有點低沉了。
說說一笑萬古春吧。
《金玉滿堂》——以前在電影頻道播時,叫做《滿漢全席》——里,張國榮是個痞子少年,趙文卓是個頂級廚師。倆人一放縱一持重,戲不少。
這一個鏡頭,倆人在看著袁詠儀。趙文卓的溫厚,張國榮的跳脫,都出來了。
您看得出,張國榮比趙文卓大16歲、這年已經(jīng)39歲了嗎?
嗯,說點開心的事。
張國榮不避陰影,也樂意搞笑。
他演喜劇出包袱,常是兩種姿態(tài)。
一種是可憐巴巴的樣子。因為他長相的少年氣,所以總顯得像被欺負(fù)似的。比如《倩女幽魂》里,同時被兩柄劍指著,驚慌失措,好笑到可愛。
這種搞笑,他老來都可以玩。比如《戀戰(zhàn)沖繩》里,她被王菲反客為主,按住一頓狂親,親完了王菲若無其事地走人,張國榮一臉被占了便宜的虛脫狀。
——這時他44歲了,但還是能玩這種賣萌梗。
一種是作精。比如《家有喜事》里,各種搔首弄姿。這時的張國榮就是一副“你以為我靜如處子,其實我瘋起來比誰都嚇人”。
這樣瘋起來時,張國榮就特別擅長搞浮夸的動作。
《金玉滿堂》里,做個熊掌而已,他跟袁詠儀玩?zhèn)€高難度。
《東成西就》里,他跟王祖賢耍賤不對耍劍。那真是眉來眼去、情意綿綿。
當(dāng)然少不了影史神經(jīng)病經(jīng)典:張國榮和梁家輝的《雙飛燕》——我都想象不出來片場當(dāng)時什么鬼樣子。這玩意得NG多少次才拍得完?
妙在這個姿勢下,張國榮唱著歌,還加了句臺詞:
“我看你能撐多久。”
陰影中的孤獨和作精式的歡樂,看似是兩人,但在張國榮身上,也沒什么違和感。
大概因為,他一直以來的表演重點,不在皮相好看不好看,在表演的效果吧?
所以看幾張硬照、看幾張圖,無法真正感受張國榮。
上頭列舉的那些片段,看過的人,自然腦海里能浮現(xiàn)出一連串動作來。
如果您覺得畫面上靜態(tài)的張國榮好看,那看動態(tài),尤其是,結(jié)合到作品中的動態(tài)時,那感染力才是另一個級別的——王家衛(wèi)煞費苦心地用各種光繞著張國榮走,甚至用鳥籠在他臉上投影,都是為了這個。
最好看、最讓周遭驚艷的表演者,往往更豁得出去那份青春好看的形象。
大概因為,好看過的人都知道:靚麗甜美的形象,能讓過客看一眼記住幾天。
而卓越的演出,可以植到人的記憶深處,時光流逝,依然不停地跳出來:仿佛那個人就在你背后微笑,回頭就能在黑暗中看見他。
最后一件事,以前應(yīng)該說過吧,是我七年前在深圳,聽一位老師說的經(jīng)歷:
那位老師當(dāng)過金像獎統(tǒng)籌(還給劉德華《冰雨》的MV搭過木房子)。他說那年金像獎,停車場沒安排好,張國榮到了,沒地方停車。那位老師跑過去幫著解決了,張國榮進(jìn)場前,對他輕鞠一躬道謝。第二天,助理送了張國榮親手簽的感謝卡片來。
張國榮逝世,也二十年了。
關(guān)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