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初中畢業(yè),沒學歷、沒能力,性格又內向的人,最后都去哪了?
這個話題有點沉重。生活中,我們經常能看到很勵志的人生,比如夫妻倆賣土豆一天掙9000,比如外賣小哥送外賣月入過萬。可勵志并不是生活的常態(tài),總有一些人的人生不是那么勵志,甚至沒有一點起色,比如這次天門山跳崖的4個年輕人。
這4個人有不少共同點:出身農村,家里經濟條件不好,初中畢業(yè)就外出打工。
(資料圖)
1、劉某,男,河南人,出生于1989年,現年34歲。父親61歲,奶奶90多歲。劉某7歲時母親因癌癥去世,10歲時父親因腦梗半身不遂,失去勞動能力,全家由奶奶支撐著。劉某初中畢業(yè)后就去男方打工了。
打工期間結婚成家,生了一個兒子,后又離婚,孩子由女方撫養(yǎng)。劉某是一名保安,定期給前妻支付兒子的撫養(yǎng)費。結婚、離婚這些事,劉某家里人只是知道,并未參與。自殺前半個月,劉某突然回家,說是回來看看父親和奶奶,待了3-4天后就說要繼續(xù)出去打工,之后不久就發(fā)生了自殺事件。
2、彭某,男,河北人,出生于1990年,現年33歲。家中兄弟姐妹四人,彭某排行第三,上面有兩個哥哥,兩個哥哥精神都有點問題,下面還有一個妹妹。彭某初中畢業(yè)后就外出打工了,家里條件很差,基本屬于村里最窮的。2022年,在外打工的彭某曾向父親提出借錢,理由是談了女朋友,去女朋友家要帶點禮物,結果被父親拒絕了。
3、陳某,女,四川人,出生于2000年,現年23歲。陳某母親一個月收入2000,還有個弟弟在讀職校,父親一個月前被診斷為食道癌。陳某初中畢業(yè)后就外出打工,曾在美容院工作,談了男朋友。事發(fā)當天凌晨,其曾在朋友圈發(fā)了一張照片,并寫道“晚安世界……我決定要當一個睡美人啦”。
4、張某,男,福建人,出生于2000年,現年23歲。家中獨子,初中畢業(yè)就去到廣東打工。家里經濟條件比較差,張某出去后比較少和家里聯系。
我?guī)缀蹩梢韵胂笏麄兊娜松?/p>
在深圳工作時,經常路過工廠林立的工業(yè)區(qū)。看著那些滿臉稚氣的年輕人,我經常會有疑惑,這些年輕人將來都會怎么樣?他們買不起城市的房子,學歷不高也沒辦法落戶,將來只能回老家,可回老家又能干些什么呢?
對一部分人來說,沒學歷不意味著沒能力。見過太多初中畢業(yè)的,在外面打了幾年工以后人生走上了正軌。
我一個表弟,和我年齡一般大。讀書時候,我一直是親戚眼中的好學生,他則是反面代表。初中畢業(yè)后他讀不下去,就來廣東打工了,并且說出了一句狠話:我就不信只有學習這一條路。
表弟先是在富士康工作。
后來談了個女朋友,倆人也攢了一點錢,開始擺攤賣麻辣燙。那時候深圳管理得不像現在這么嚴格,工業(yè)區(qū)晚上的夜市很熱鬧。很多人不知道,其實賣麻辣燙收入很可觀,尤其是在城郊工業(yè)區(qū)這些地方。
工廠人員的消費能力,是比城市白領強的。同樣一份麻辣燙,在市中心可能只能賣到10塊,但是在工業(yè)區(qū)可以賣到15塊,為啥?
因為工業(yè)區(qū)人口的生活成本很低,他們住廠里的宿舍,吃廠里的食堂,穿也是廠里的制服,平時的消費主要就是晚上在外面宵夜,所以在吃上更大方。反觀城市白領,要租房,要通勤,要買衣服,要維持基本的體面,所以吃上就能省則省,更斤斤計較。
表弟賣了兩年麻辣燙,因為賣麻辣燙要焊鐵架子,他認識了個在附近專門做電焊生意的老鄉(xiāng)。那個老鄉(xiāng)的店剛好需要幫手,表弟也想學門手藝,于是就跟著那個老鄉(xiāng)學電焊。到了2010年,深圳召開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搞市容環(huán)境整頓,這些在外面擺攤的麻辣燙生意都被取締了。
于是,表弟和女朋友帶著錢回老家縣城,開了一個電焊門市,專門做鐵藝門窗、防盜網的生意。2010年以后趕上房地產熱,生意做得很不錯?,F在他們在縣城買了房,也買了車,店里的生意也很穩(wěn)定,我覺得他的人生已經走上了正軌。
表弟的經歷,應該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初中生的奮斗之路。
之所以表弟能以初中學歷把人生過得有聲有色,有幾個原因:一來是他比較有頭腦,知道做普工不能做一輩子,所以一直在折騰;二來他比較能吃苦,從工廠普工到麻辣燙小販,再到電焊學徒,工作越來越辛苦,可他不怕吃苦;三來是他性格比較外向,做麻辣燙也好,結識做電焊的老鄉(xiāng)也好,以及后來回家開店也好,都要求會與人打交道。
可還有一個部分人,他們不具備那些可以改變命運的特質,或者沒有做生意的頭腦,或者性格比較內向,他們的人生該怎么辦?
這次天門山跳崖的這4個人,很大概率就屬于這一類人:沒有學歷、沒有能力、性格內向,可能連朋友都沒有。
根據目前的報道,這4個人生前并無任何交集。在我看來,他們很可能已經將彼此視為知己。他們生活都非常不幸,可能覺得所有厄運都找上了他們,全世界都拋棄了他們,可因為性格原因,他們在生活中沒有朋友可以傾訴。當他們在網絡上找到同病相憐的人,互相傾訴,會迅速把對方視為唯一懂自己的人。這時,他們抱團自殺并不奇怪。
如果理解不了,可以說另外一個很多人理解不了的現象:一些人現實里飯都吃不飽,可是還要頻繁給女主播打賞。為啥?答案很簡單:因為女主播是唯一在乎他的人。說得殘酷一點,現實中,作為矮矬窮,可能根本沒有女人愿意看我一眼,但是在網絡上,只要我打賞了,女主播就會熱情的叫我大哥,還會給我聯系方式,熱情的跟我打電話。這種被尊重的感覺現實中是沒有的,所以我就愿意一直打賞。
這4個人的情況類似,現實中他們很可能沒有朋友可以傾訴,沒人明白他們那種無助和被生活拋棄的感覺,但是遇到一起后,他們互相理解,報團取暖,頓時覺得找到了組織,這時候,組織讓干啥就干啥。遺憾的是,這4個人情緒都處于低落期,他們湊在一起想到的不是積極的去改變當前的困境,而是通過死來獲得解脫。
其實,只要有一個人能理解他們,給他們以信心和鼓勵,情況或許就會不一樣。
大學快畢業(yè)時,有一個高中女同學聯系我。高中時我跟這個女生交流不多,大學我去了外省,她在本省,從來沒有聯系過。這個女生聯系我是專門為了感謝,因為我曾經給她的QQ空間留言過一句話。
那是上大學后不久,她在QQ空間發(fā)了和一個女生的照片,然后說了一些非常消極的話,雖然沒有公開說什么,但我還是能看出來那是什么意思,我意識到,她是同性戀。
實際上,對于農村走出來的孩子來說,同性戀非常不正常,也比較難接受,而她的公開似乎也帶著一點賭氣的性質,她那些消極的話我也覺得她情緒可能不太好。我不理解她為啥要選擇公開,可我覺得這是每個人的權利,應該尊重。于是我就留言:加油,支持你。
4年后這個女生聯系我,就是感謝當初我這句留言的。
她說,上大學后不久,因為穿著打扮比較中性,室友把她當成異類,孤立她,她心里非常難受。她從來沒想過會有同學理解并支持她,雖然她當時發(fā)在了QQ空間,但沒人敢在她的空間留言揭穿這個秘密,我是唯一公開留言支持她的,而且我還是我們班學習最好的,她說當時特別感動。
我們聊了挺多,她給我看了她和另一半(當然也是個女生)的很多照片,看起來兩個人很幸福。我是發(fā)自內心的祝福她們,那也是我第一次意識到,原來自己4年前一個不經意的留言,對她來說這么重要,值得4年后專門找到我表示感謝。
得到理解只能緩解焦慮,要想真正解決焦慮,必須幫他們改變這種毫無希望的人生。
天門山這4個人的情況不是個例,他們沒學歷、沒能力,也沒有改變命運的頭腦,在城市做著收入微薄的工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年紀大了怎么辦?在工廠做普工不可能做一輩子;家人遇到大病怎么辦?高昂的醫(yī)療費足以壓垮一個家庭。
比如34歲的河南人劉某,他離婚后做保安,估計一個月工資3000左右,還要給前妻付兒子的撫養(yǎng)費,家里還有癱瘓的父親,以及年邁的奶奶,他人生的出路在哪里?還有34歲的河北人彭某,家里兩個哥哥精神有問題,父親年邁,自己談了女朋友卻還要跟父親借錢買禮物,他的人生出路又在哪里?
是時候關心一下這些在城市里待不下去的年輕人了。
網絡上有段子說,我舅舅60歲做保安,而我,20歲就做保安,足足少走了40年彎路。可事實是,舅舅60歲從農村來到城市做保安,因為舅舅沒有生活壓力,掙一點是一點;可是20歲的年輕人做保安,掙那一點,將來怎么娶妻生子?怎么養(yǎng)活家人?這是不可回避的問題。
他們來自農村,如今在城市待不下去,農村依然是他們唯一的后盾。必須創(chuàng)造條件讓那些在城市待不下去的年輕人可以回到農村,可以靠農業(yè)養(yǎng)活自己,靠農業(yè)過上體面的生活。
這不是天方夜譚。
我父母就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在我小時候,種地雖然算不上體面,但是收入絕對不算低,尤其是種一些經濟作物,比如煙葉、瓜果、蔬菜之類的,畢竟那時整體收入都比較低。一段時間以來,因為打工收入更高,不少村民都外出打工了,或者進工廠,或者干施工,種地的越來越少。
是時候鼓勵這些年輕人回農村了。目前我們國家正在大力推進鄉(xiāng)村建設,也鼓勵有知識有技術的青年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在農村創(chuàng)業(yè),也絕非只有種地這一條路,只要踏實肯干,不管是搞新型種植,還是搞綠色養(yǎng)殖,又或者是發(fā)展農村旅游,開發(fā)農村特產等等,創(chuàng)業(yè)的成功率并不低。農村是一片廣闊的天地,那里更應該是一片可以大有作為的天地。
期待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yè),期待年輕人可以靠種地養(yǎng)活自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