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wǎng)友爆料湖北武昌首義學院一名女輔導員要求女生“群策群力助力男生宿舍衛(wèi)生”,具體操作是抽簽“統(tǒng)一一天進男生宿舍”,網(wǎng)爆帖一出瞬間引爆輿論。對此有記者多次聯(lián)系首義學院,學生處工作人員稱需要進行核查,當前并未獲得正面回應。
一定程度上,那篇題為《掛一下同學的學校,活在大清嗎?》即便說的是事實,但是從標題到內(nèi)容,其實充滿了偏見和情緒。實際上,所謂的“女生被要求抽簽進男生宿舍搞衛(wèi)生”只是“男生寢室衛(wèi)生挺頭疼,希望全體女生群策群力助力班級男生宿舍,改善環(huán)境”。
而且主要是“改造”環(huán)境,并非天天如此或是每周都去,也就是說更傾向于通過女生的“改造”,讓男生們學會更好地維護宿舍環(huán)境。之所以這樣講,并不是為那位女輔導員辯解什么,而是輿論層面不該太過激動的上立場強度。
(相關資料圖)
坦白講,很多事情一旦上了立場強度,就沒法說了,也沒法看了,留下的只是吵鬧的一地雞毛。比如在這個事情上,題目《掛一下同學的學校,活在大清嗎?》其實就很帶節(jié)奏,不僅把女輔導員直接扼殺在學校的搖籃里,更是將學校直接掛在歷史的路燈上進行拷問。
所以也就能理解,為何學生處工作人員只能簡要回應,因為類似的事情處置不好,可能會引發(fā)再次上立場強度。只是我們稍微捋一捋這件事情的立場強度會發(fā)現(xiàn),不論是那篇文章,還是輿論層面泛起的“結構性壓迫論”,都其實有點只說女生的理,不講男生的義。
因為我們都知道,類似的事情要是性別互換,估計眼下的罵聲就變成夸聲。輿論的反響很可能就是“培養(yǎng)好男人從校園做起,女輔導員真是辦了件好事”。就此不得不承認,在這件事情上,又進入了性別立場上的雙標困境。
直接來看,網(wǎng)爆帖也好,輿論反應也罷,好像是為維護女生的權益,說得更大一些是維護女性權益。但是更普遍來看,這其實是在葬送女性權益。因為只有摒棄“我弱我有理”的思考模式,才可能得到更多尊重,更多權益,更多機會。
說回“女生被要求抽簽進男生宿舍搞衛(wèi)生”這件事情,如果人們認為這樣是損害了女生的權益,那么意味著“男生被要求抽簽進女生宿舍搞衛(wèi)生”也損害了男生的權益。如此之下,意思誰也不要幫誰,好像就萬事大吉了。
可問題是,在一些事情上,總免不了兩性互幫互助。如此之下,要是擺脫不了“性別雙標”這個思維陷阱,意味著基于社會綜合定位下弱者的一方可能會更加舉步維艱。所以面對“女生被要求抽簽進男生宿舍搞衛(wèi)生”這件事情,如果上來就是拿立場強度說事,如果是女性,顯然是“自掘墳”,如果是男性,那么就是典型的“揣著壞”。
當然這樣強調,也并非說那位女輔導員做得就沒毛病,而是指出毛病也要做到準確才行,否則動輒就上強度、祭大旗,這種操作放在誰身上也是扛不住的,關鍵是這么搞下去,非但不解決問題,反而讓問題變得更大了,而且是純屬內(nèi)耗的更大了,不是真正要解決的問題更大了。
換言之,針對女輔導員要求女生“群策群力助力男生宿舍衛(wèi)生”這件事情,可以從是否適當層面進行思考,但是沒必要用“活在大清嗎”和“性別權益”這種強度立場進行興師問罪。也就是,追問無差別的互助是否適當就行了,再講得多了,就是矯情了,當然也是自黑自害了。
與此同時,無論是媒體報道,還是相關解讀,都先要基于事實進行閱讀理解過關,而非是上來就各種充滿節(jié)奏的“標題”和“情緒”。因為很多情況下,事實是一回事,發(fā)酵起來的事實又是一回事,只有清晰地掰扯開來,才能知道事情到底是咋回事,而非是沒等掰扯明白,就開始搬著小板凳,等待核查、等待通報。
由此我們再去審視那篇題為《掛一下同學的學校,活在大清嗎?》的文章,只想說情緒上勉強可以理解,但是從追問層面來講,非但不夠準確,而且充滿誤導情緒和挑事節(jié)奏。當然,如果只是針對事件進行發(fā)聲,除了想說“性別互換又咋說”,還想說“下次能不能把強度立場縮放準確一些”。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