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堪稱絕美的秋季東北,除了遍野斑斕燦爛的森林、漫天的火紅楓葉和晨霧迷蒙的山溪秋水,最是出人意料、也最不落俗套的景致,非盤錦的紅海灘莫屬了。
(相關資料圖)
沒見過紅海灘的人,恐怕連想象出它的樣子都很難:渤海之濱的堿地灘涂上百草不生,唯有一種堿蓬草能夠存活下來。東北的秋風一起,大片的堿蓬草開始變紅,從淡淡的嫩紅色,直到濃烈的鮮紅……它們如烈火一樣在灘涂上蔓延,秋潮涌入其間蜿蜒的溝壑,正如大海勃動的血脈,那絕對是這個星球上鮮有的奇觀。
而你知道嗎,遼寧人均GDP最高的城市,長期以來都不是大城市沈陽、大連,不是久負盛名的鋼鐵城本溪、鞍山,而正是這座僅有三十多年建城史、坐擁絕美紅海灘的、本省面積最小的城市盤錦(近年來被大連超越)。盡管大部分人第一次聽說此地都是因為大米,但他們往往并不知道,這里的河鮮、海貨與水果都堪稱東北一絕,足以驚艷八方來客……
所以,盤錦到底是什么神仙地方?她對于遼寧、對于中國而言有有何特別的重要性?
從南大荒到大盤錦的逆襲
盡管在東北三省之中,遼寧自古以來就與中原地區(qū)聯系最為緊密,歷史沉淀也最為厚重,但古遠的盤錦地區(qū),實在沒有太多值得一提的故事。原因在于,這里本是一片退海而生的大荒地,茫茫海濱,唯有漫天不見盡頭的蘆葦、泥濘難行的灘涂沼澤與大片鹽堿地,是一片名副其實的“南大荒”。
盤錦這兩個字又是如何出現在這片荒地上的呢?錦其實并非指錦州,而是錦州的錦縣,如今叫凌海市;盤指的是盤山縣,這兩個字來自于環(huán)渤海驛路上的古老驛站盤山驛(也叫盤蛇驛),這座驛站其實也不在如今的盤錦境內,而是在錦州的北鎮(zhèn)市……上世紀五十年代,政府要在兩縣之交界處建立一個葦場,取兩縣的首字一捏合,就是盤錦——沒錯,這個名字來的就是如此隨意,如此漫不經心。
盤錦地區(qū)最初的興盛,來自于清末溝營鐵路的修建?!皽稀保傅氖清\州境內、位于鐵路干線上的“燒雞重鎮(zhèn)”溝幫子;而“營”,指的是因為開埠與遼河航運而繁華一時的海濱重鎮(zhèn)營口。這條由詹天佑主持修建的鐵路跨過雙臺子河,在河邊形成了一座極具潛力的小鎮(zhèn)雙臺子,本地士紳認為此地“形止氣蓄,乃天然巨鎮(zhèn)”,在他們的申請下,原本處于北部古驛路上管轄這一帶的“盤山廳”便將衙署搬遷到雙臺子,這也象征著鐵路正式取代了驛路,成為帶動這一區(qū)域發(fā)展的強大引擎。后來,盤山廳升級為盤山縣,雙臺子從此以后便長期被稱作“盤山”,這是盤錦地區(qū)最早的市鎮(zhèn)基礎。
而在上世紀初的盤錦,除了因路而興的雙臺子,靠近遼河的碼頭小鎮(zhèn)田莊臺也因為繁忙的遼河航運而漸漸興盛起來。出于戰(zhàn)備儲糧的考慮,張學良在田莊臺創(chuàng)辦了“營田公司”開發(fā)附近的水田,該公司使用“火犁”(拖拉機)翻地,使用柴油機提引大遼河水灌溉,盤錦,也因此成為全東北最早使用機械化耕作技術的地方。
這個開墾水田、耕作水稻的傳統(tǒng),從此便再沒有在盤錦地區(qū)中斷過。一百年來,一代一代的盤錦農民,尤其是新中國成立后從四面八方來到這里開墾耕作的農墾人,經過大量的實踐成功馴服了鹽堿灘,他們充分利用了此地豐沛的水系與平坦的地形,把曾經荒蠻無比的沼澤與堿地,改造成了如今的萬頃良田。盤錦大米名揚天下,這背后除了此地獨特自然條件與近代新型農作方式的一拍即合,更是凝結著幾代人的汗水和心血。
盤錦的真正崛起,得益于石油的勘探與開采。新中國建立后,地質學家此地勘探出石油,六十年代開始,來自大慶等地的石油工人開始陸續(xù)對此地的石油資源進行開發(fā)。遼河油田在此地設立總部,它很快成了中國最大的稠油高凝油生產基地。而因為油田的開發(fā),大量的人員與物資源源不斷地涌入盤錦,原本一望無際的農田和蘆場之中,一座座大樓開始拔起,一塊塊街區(qū)逐漸形成,一條條道路開始向四方延展,一座嶄新的工業(yè)聚落,也伴隨著散落在四處的一座座采油設施,漸漸豐滿起來。
1984年,盤錦市正式建立。因為油田而興起的新城區(qū)被稱作“興隆臺區(qū)”,它與此地歷史最悠久的聚落、“老盤山”雙臺子區(qū)隔著河水南北相望,形成了盤錦市的現代城市基礎。圍繞著這塊聚落的,是面積巨大的稻田、葦場與無數的油田廠礦。盤錦,終于集齊了天時、地利與人和,成為了一座五臟俱全、實實在在的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近代遼河的改道以及上游水利工程的修建,長久以來在營口(那時還沒有盤錦市)入海的遼河,自上世紀中葉起,就改走雙臺子河入海,曾經的雙臺子河也就成了實際上的遼河。盤錦這座年輕的小城,如今也就成了這條遼寧母親河唯一的入???/strong>。這雖然是歷史與地理的巧合,卻正像是這座“南大荒”城市百年逆襲的一個無心的旁證。
東北小江南,果然名不虛傳
來盤錦旅行,除了欣賞紅海灘、蘆葦蕩與石油城火熱的工業(yè)景觀,最重要的項目,恐怕就是品嘗這里的物產了。
首先,盤錦坐擁中國最北海岸線,出產有美味的海鮮自然是理所應當。本地灘涂上出產的文蛤,據說被乾隆皇帝封為“天下第一鮮”,本地漁民會把茄子撕成細長的條和文蛤一起燉煮,極具東北家常氣質,卻極其鮮美。除此以外,本地海濱的漁民還很喜歡吃“鹵蝦爬子”、“鹵蟹”,這個“鹵”指的其實就是生腌,本質上和廣東潮汕的生腌大同小異??梢姀淖钅系阶畋保袊疃贸院5娜?,永遠會在生腌這件事上達成一致。
不過,盤錦水產的最大特色卻并不在于海,而在于河。因為遼河在盤錦入海,大河口的獨特水文格局,讓盤錦地區(qū)產有大量適宜于生長在咸淡水之交的魚類。譬如在東北話里,刀魚一詞一向指的是海中的帶魚。但唯有在盤錦,這個詞和在長江下游一樣,可以指代那種“河里生、海里長”的名貴洄游魚類。同理,盤錦還盛產有肥美的河豚。本地人會把河刀魚干煎,把河豚用濃郁的奶汁燒透……第一次來盤錦的游客往往會十分驚異:這些一向被認為是江南獨有的特殊魚獲,竟是這座東北小城的地道特產。僅從這一點講,盤錦也算是實至名歸的“東北小江南”。
當然,盤錦最有名氣的淡水水產,就是河蟹(其實就是南方人口中的“大閘蟹”)。早在蠻荒時期,這里的灘涂、葦從里就爬滿了螃蟹,當地人有“螃蟹爬到鐵鍋里”的說法,過去窮苦的漁民缺糧缺肉,唯獨不缺螃蟹,本地人至今留有一道名菜“螃蟹豆腐”,既將大量新鮮螃蟹的肉取出搗碎,用制作豆腐的方法將其制作成膏團狀的食物,聽起來如此奢侈,卻是過去盤錦漁人的家常美食……
動圖 / 小紅書 大偉(名門廚藝)正宗螃蟹豆腐,一道屬于盤錦人的“家常珍饈”。
如今,盤錦的螃蟹一般都生長在稻田里,所謂“蟹稻共生”,互惠互利,螃蟹改善和養(yǎng)護了水田,水田也讓螃蟹無比的肥嫩鮮美,這個時節(jié)正是吃盤錦河蟹的好時候,豪爽的東北家庭會幾十只幾十只的買,上鍋一蒸,蟹殼金黃,肉鮮黃滿,滿院飄香,賓主盡歡。稻田中的淡水帶給它純粹而獨到的濃濃蟹香,是拿多少只海螃蟹都換不來的。
而除了魚蝦蟹貝,海濱的植物,也會被盤錦人拿來入菜。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登上過《舌尖上的中國》的蒲筍,所謂蒲筍并不是一種真的筍,而是灘涂上蒲草根莖的芯,拿來炒肉清香而脆嫩。和所有東北人一樣,盤錦人會做野菜團子,但他們所用的野菜是海濱的堿蓬菜,即一種“海野菜”,海濱的漁家特色與淳樸的東北農家風味,在這里被完美地熔煉。而因為獨特的濕地生態(tài),盤錦人盤中的河鮮海貨,實際上又與渤海之濱大連、丹東之類的遼寧濱海城市有著很大的區(qū)別。
由此可見,盤錦這座城市雖然十分年輕,但絕對擔得起“豐饒秀美”這四個字。這個十一長假,想必又有無數的旅人領略了紅海灘的奇絕,品嘗了河蟹的鮮美,盤錦,也注定會成為他們心中珍藏的寶藏之地。
文 | 大蹦驢
圖片編輯| TAO
地圖編輯| 劉耘碩
設計 | 九陽
首圖|馬浩文
封圖 |王禹
本文系【地道風物】原創(chuàng)內容
未經賬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