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照片,是杜國方第一次正兒八經(jīng)地拍照片。受訪者供圖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5月19日,甬派推出《全城尋找!曬曬老照片,聊聊照片中的你》報道,向大家征集老照片及老照片背后的故事,得到大家的積極響應,紛紛“曬”出珍藏的老照片及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我們將陸續(xù)把這些照片背后的故事說給大家聽。故事或許很短,但背后濃縮的時代很長……
小心翼翼地打開塑料袋、翻開舊報紙,露出一張已經(jīng)有些皺巴巴的老照片。照片里的男孩端坐在縫紉機前忙碌著,身后掛著的兩件大衣,也是出自他之手。
“這個男孩就是我。”86歲的杜國方用手比劃著,語氣格外鄭重,“那年我22歲,第一次正兒八經(jīng)拍照片?!?/p>
做裁縫不是杜國方的人生夢想。1952年,杜國方小學畢業(yè),一心想繼續(xù)求學,無奈家中經(jīng)濟拮據(jù),父親希望他去學一門能養(yǎng)活自己的手藝,于是托人把他送到上海學裁縫。
這是15歲的杜國方第一次獨自一人出遠門。以前他聽人說“三年學成個手藝人”,以為說的是掌握一門手藝要花三年時間,后來才發(fā)現(xiàn),作為一名學徒,他首先要學的,不是手藝,而是幫師傅一家洗衣服、做飯、帶孩子、打雜……
有一次,外婆到上??赐艊健TS久未見親人的思念、生活的不順與委屈,學藝的艱辛……瞬間涌上杜國方的心頭,化作淚水噴涌而出。外婆見狀,也很心痛,便將他帶回寧波。
回家后,杜國方去了本地一家店當裁縫,為找上門的客人量體裁衣,“每做一件衣服可以賺幾角到一元”??上?,好景不長,受當時社會環(huán)境和政策的影響,干了一年后,他不得不回家務農(nóng)。
1958年,杜國方在當時的報紙上看到天童林業(yè)技術學校在招收半工半讀的學生,瞬間心動,“一直以來,讀書是我最大的心愿!”
“我想讀書,不要家里出生活費和學費,你就讓我去吧!”他在順利通過考試后跑去苦苦哀求父親??粗麧M眼的期待,父親的心軟了……就這樣,在21歲“高齡”,杜國方重新成為一名中學生。
杜國方至今記得,當時學校的條件十分艱苦,沒有教學工具,就連上課用的桌子都是用和尚念經(jīng)的長桌改造而來的;宿舍沒有白熾燈,只有一盞煤油燈。
因為是半工半讀,同學們除了上課,還要做木工、養(yǎng)豬、砍毛竹、種番薯、種水果?!敖?jīng)常是吃過晚飯,大家就一起出動上山去砍柴,一走就是二十里山路?!倍艊交貞?。
山上雜草多,容易割傷腿,杜國方就利用自己學過裁縫的一技之長,幫同學們做長筒襪,一直可以拉到小腿肚。在發(fā)現(xiàn)他有這一技能后,還有同學找他幫忙做襯衫,而且對他的手藝十分滿意。杜國方自己也感覺很開心、滿足。
至今被杜國方珍藏的這張照片,正是1959年他在學校時,東海照相館的照相師傅跑到學校來拍的?!俺诉@張,還有一張穿著8號籃球衣的和一張自習的?!?/p>
今年86歲的杜國方,特地從鄞州塘溪跑到報社講述照片背后的故事。
雖然和當年在上海學手藝時一樣,生活清貧而辛苦,但杜國方的內(nèi)心是富足而豐盈的,因為他做的是自己發(fā)自內(nèi)心喜歡的事——讀書。而讀書也給予了他回報:因為成績優(yōu)異,中學畢業(yè)后,他被留在母校當了老師。
杜國方說,因為種種原因,他在學校當老師的時間并不長,之后就返回家中干農(nóng)活,后來去工廠當了一名普通工人。這對于喜歡讀書的他來說,難免是有遺憾,但并未因此沉淪,“白天要工作,那就利用晚上的時間堅持看書。”
讀書,好像有一股力量,幫他抵御時代大潮下工作、生活的“身不由己”帶來的動蕩,讓他找回內(nèi)心的平靜。
寧波晚報記者 石承承 見習記者 袁先鳴
關鍵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