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方案由首都兒科研究所多學科專家(呼吸、重癥、新生兒、神經、心血管、皮膚、病毒學以及藥學等專家)共同撰寫完成,旨在為提高廣大兒科醫(yī)生對新型冠狀病毒(新冠)感染及其危重癥的診治水平,為臨床決策提供依據和借鑒。本方案主要參照國內外指南、共識、專家建議以及臨床研究等,同時,結合了兒研所的臨床工作經驗總結和專家意見。本方案包括兒童感染的流行毒株、疾病特點、特殊表現(xiàn)(如皮膚表現(xiàn)等)、重癥識別和診治、新生兒的診斷和治療、兒童的用藥特點以及一些熱點問題的解答等。由于兒童的相關資料和數(shù)據較少,加上時間倉促,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資料圖)
目錄
1
目前流行的毒株是什么?
2
兒童的流行病學特點是什么?
3
新冠病毒感染如何診斷?
4
兒童感染如何分級?
5
兒童發(fā)生重癥和危重癥的高危因素有哪些?
6
兒童需要關注哪些重癥和危重癥的預警指標?
7
考慮重癥推薦的實驗室檢查有哪些?
8
兒童感染常見的臨床表現(xiàn)有哪些?如何治療?
9
兒童感染的皮膚損害有哪些表現(xiàn)?如何治療?
10
兒童感染的神經系統(tǒng)表現(xiàn)有哪些?如何治療?
11
新生兒感染的特點有哪些?如何管理?
12
感染后并發(fā)癥有哪些?
13
合并肺炎的非重癥患者是否使用激素治療?
14
應用激素有何注意事項?
15
何時考慮抗細菌治療?
16
是否進行抗凝治療?
17
氧療和機械通氣有何原則?
18
肺炎及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如何管理?
19
可以用于兒童重型治療的藥物有哪些?
20
如何合理使用奈瑪特韋/利托那韋(Paxlovid)?
21
如何合理使用巴瑞替尼?
22
如何合理使用單克隆抗體(安巴韋單抗/羅米司韋單抗注射液)?
23
應用白介素-6拮抗劑(托珠單抗)有何注意事項?
1、目前流行的毒株是什么?
自2022年2月以來,Omicron已經取代了其他亞型,成為主要的流行變種。世衛(wèi)組織最新界定的幾種需要優(yōu)先關注的Omicron亞型變體為BA.5(包括BF.7、BF.14、BQ.1、BQ.1.1等亞變種)、BA.2.75、BA.4.6、XBB和BA.2.3.20。目前,BQ.1和BQ.1.1和 XBB已經在世界范圍內迅速取代BA.5.2、BF.7和 BA.4.6毒株, 成為新的主要流行毒株。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官網的數(shù)據顯示中國目前流行的毒株主要以BA.5亞系中的BA.5.2及其分支BF.7 變體為主。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yī)院監(jiān)測結果表明,北京地區(qū)兒童中目前流行的也以BA.5.2及其分支BF.7 變體為主。
Omicron感染以傳播特別快、潛伏期更短(1-3天)、病毒載量高、疫情播散迅速難以控制等特點。
2、兒童的流行病學特點是什么?
隨著Omicron 變異株出現(xiàn),兒童感染人數(shù)出現(xiàn)激增。兒童的高感染率也體現(xiàn)在了住院數(shù)據上,在 Omicron 流行期間,因新冠感染而住院的5歲以下兒童人數(shù)是 Delta 流行期間的5倍,進入重癥監(jiān)護的則是3.5倍。
兒童感染多表現(xiàn)為以家庭和學校為中心的聚集性感染,Omicron 的家庭續(xù)發(fā)率為25.1%,是Delta的1.52倍(95%CI1.41~1.64)。因此必須重視兒童在疾病傳播中的重要作用。
Omicron感染后咽痛、聲嘶等急性喉炎病例明顯增加,特別是5歲以下的幼兒,典型表現(xiàn)為突然發(fā)作的犬吠樣咳嗽、吸氣性喘鳴、聲音嘶啞、呼吸急促等,嚴重時出現(xiàn)呼吸窘迫。這可能與Omicron主要影響上呼吸道,而年齡小的兒童上呼吸道狹窄且易塌陷等原因有關。
隨著Omicron廣泛的社區(qū)傳播,不能忽視大流行對兒童健康的影響。兒童有其獨特的生理特點和免疫特點,臨床表現(xiàn)以無癥狀和輕癥為主,但有高危因素的患兒仍有進展為重癥的風險。
與感染其它毒株相比,抽搐/驚厥可能更常見于感染Omicron變體的兒童,據報道,住院患兒發(fā)生率可達20%??砂l(fā)生在典型的熱性驚厥年齡(6月齡~5歲)范圍外的兒童中。在神經系統(tǒng)受累的患者中,12%的患者出現(xiàn)了危及生命的情況,包括嚴重的壞死性腦病、卒中和中樞神經感染/脫髓鞘等。
值得關注的是,兒童感染新冠后可能會出現(xiàn)多系統(tǒng)炎癥綜合征(MIS-C)并發(fā)癥。
3、新冠病毒感染如何診斷?
▲病毒感染:流行病學史+臨床癥狀+核酸/抗原
▲病毒肺炎:病毒感染+肺部符合肺炎的新發(fā)影像學異常
4、兒童感染如何分級?
▲輕型:臨床癥狀輕微,影像學未見肺炎表現(xiàn)。
▲普通型:具有發(fā)熱、呼吸道等癥狀,影像學可見肺炎表現(xiàn)。
▲重型:符合下列任何一條:
1) 超高熱或持續(xù)高熱超過 3 天;
2)出現(xiàn)氣促(<2月齡,RR≥60次/分;2~12月齡,RR≥50 次/分;1~5歲,RR≥40次/分;>5歲,RR≥30次/分),除外發(fā)熱和哭鬧的影響;
3)靜息狀態(tài)下,吸空氣時指氧飽和度≤93%;
4)出現(xiàn)鼻翼扇動、三凹征、喘鳴或喘息;
5)出現(xiàn)嗜睡、驚厥;
6)拒食或喂養(yǎng)困難,有脫水征。
▲危重型:符合以下情況之一者:
1)出現(xiàn)呼吸衰竭,且需要機械通氣;
2)出現(xiàn)休克;
3)合并其它器官功能衰竭需ICU 監(jiān)護治療。
5、兒童發(fā)生重癥和危重癥的高危因素有哪些?
以下人員重癥風險高,需要特別關注:
(1)早產兒、新生兒;
(2)年齡小于3歲未接種疫苗的幼兒;
(3)有基礎疾病者,如先天性心臟病、慢性支氣管肺疾病、神經系統(tǒng)疾病、糖尿病、慢性肝腎疾病、血液腫瘤疾病、遺傳代謝性疾病等;
(4)各種形式的免疫抑制人群,如原發(fā)免疫缺陷者、器官或造血干細胞移植者、腫瘤放化療、激素/免疫抑制劑/生物制劑使用者等;
(5)肥胖或者營養(yǎng)不良者。
6、兒童需要關注哪些重癥和危重癥的預警指標?
(1)超高熱或持續(xù)高熱超過3天;
(2)呼吸頻率增快;
(3)心率增快;
(4)肢端冷或/及皮膚發(fā)花;
(5)不能用發(fā)熱、鎮(zhèn)靜藥物解釋的持續(xù)的精神反應差、嗜睡等意識障礙,驚厥(沒有癲癇、熱性驚厥既往史,沒有一級親屬熱性驚厥家族史者須重點關注)及驚厥后意識狀態(tài)不恢復,不能用鎮(zhèn)靜止痙藥物解釋者;
(6)外周血淋巴細胞計數(shù)降低,血小板減少;
(7)低/高血糖和/或乳酸升高;
(8)AST 、ALT 、伴或不伴BUN、Cr、BNP增高;
(9)炎性因子明顯升高,包括PCT 、CRP、鐵蛋白等;
(10)D-二聚體等凝血功能相關指標明顯升高;
(11)影像學:頭CT/MRI:丘腦、腦干、基底節(jié)、白質、胼胝體病變、軟腦膜炎癥、梗塞、出血、胼胝體損傷 、脊髓MRI見脊髓病變等,病情進展時可在數(shù)小時內復查頭CT或者MRI以協(xié)助診斷,尤其是ANE的丘腦病變;胸部影像學顯示肺部病變明顯進展;
(12)有基礎疾病。
7、考慮重癥推薦的實驗室檢查有哪些?
▲必要項目:血常規(guī)、生化、凝血功能(包含D-Dimer)、血氣分析、CRP、PCT、心肌損傷標志物(CK-MB、肌鈣蛋白、B型利鈉肽)。
▲補充項目
1)實驗室檢測:ESR、鐵蛋白、T/B淋巴細胞亞群、細胞因子
(IL-2、IL-6、IL-8、IL-10、TNF-α等);呼吸道病原學檢測(病毒、支原體等);不除外繼發(fā)細菌感染者可行血培養(yǎng)、痰培養(yǎng)等相關檢測;有神經系統(tǒng)癥狀患兒完善腰穿檢查(腦脊液常規(guī)、腦脊液生化、腦脊液病原學檢測、腦脊液細胞因子等);
2)檢查:心肌損傷患兒可行心電圖、心臟超聲檢測;不除外下呼吸道感染患兒完善肺部CT檢測;有神經系統(tǒng)癥狀患兒完善頭顱影像學檢查,建議頭顱MRI,無條件者完善頭顱CT。
8、兒童感染常見的臨床表現(xiàn)有哪些?如何治療?
▲表現(xiàn):兒童感染新型冠狀病毒 Omicron 變異株后,以上呼吸道感染癥狀為主,主要是發(fā)熱,其它癥狀依次為咳嗽,咽痛,流涕,嘔吐,熱性驚厥等。少數(shù)有聲音嘶啞等急性喉炎或喉氣管炎表現(xiàn),或出現(xiàn)喘息、肺部哮鳴音等,發(fā)熱的變化為:病程第1-3天發(fā)熱,至病程第4天,95%的患兒發(fā)熱均已得到明顯緩解。
▲治療
●中成藥
●西藥對癥治療
1)發(fā)熱、頭痛、咽痛明顯影響休息,影響睡眠,可以服用布洛芬或者對乙酰氨基酚;
2)痰多、咳痰費力,建議使用乙酰半胱氨酸顆粒等;
3)鼻塞嚴重,可以短期使用羥甲唑啉鼻噴劑或呋麻滴鼻液;
4)喘息、肺部哮鳴音,可用沙丁胺醇、異丙托溴銨、布地奈德;有哮喘等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的患兒,可考慮加用孟魯司特或西替利嗪等;
5)急性喉炎或喉氣管炎首先應評估上氣道梗阻和缺氧程度,有缺氧者予吸氧,同時避免患兒煩躁和哭鬧。
9、兒童感染的皮膚損害有哪些表現(xiàn)?如何治療?
兒童感染容易伴發(fā)皮膚表現(xiàn),且類型多樣,皮疹多于發(fā)熱伴隨或者熱退后出現(xiàn),皮膚表現(xiàn)與感染的不同階段及嚴重程度有一定相關性。具體類型如下:
急性蕁麻疹:典型全身泛發(fā)或散發(fā)的紅斑、風團,時起時消,皮疹持續(xù)時間基本不超過24小時,消退后不留痕跡。皮疹可于熱中疹出也可熱退后疹出。
發(fā)疹/斑丘疹樣(麻疹樣)皮損:為粟粒大小紅色或膚色丘疹和/或斑丘疹,表面可有輕度脫屑,泛發(fā)分布于面頸、軀干和四肢近段,向心分布,無黏膜受累,部分伴有掌跖受累。皮疹多為熱退后疹出。
多形紅斑樣皮損:為泛發(fā)或者局限的鮮紅斑疹,部分融合成片,可見紅色暈環(huán),可有水皰及壞死。該類患兒發(fā)熱較重,持續(xù)時間較長,可于熱中出疹或熱退疹出。
鑒別診斷:以上幾種伴發(fā)的常見皮膚表現(xiàn)有時難以與藥疹鑒別。特別是首次或者第二次服用非甾體類退熱藥或其他中成藥,皮疹于應用藥物治療后出現(xiàn),停用藥物后好轉的患兒。如皮損嚴重需根據內科情況考慮是否可以停用可疑藥物或者更換藥物,并參考藥疹進行治療。
治療:可口服抗組胺藥如西替利嗪滴劑、氯雷他定糖漿,5-7天,皮疹可局部外涂膚樂霜及丁酸氫化可的松或者爐甘石洗劑減輕瘙癢。皮損嚴重時可靜滴或肌注地塞米松0.25~0.5mg/kg,最大量不超過5mg,可連續(xù)3-5天。
10、兒童感染的神經系統(tǒng)表現(xiàn)有哪些?如何治療?
據報道,兒童感染相關的神經系統(tǒng)受累在住院患兒的發(fā)生率約22%,危及生命者占12%,死亡者占0.6%,遺留神經系統(tǒng)后遺癥者占1%。臨床癥狀包括頭痛、肌痛、意識障礙、驚厥、顱高壓、異常運動以及局灶神經功能障礙如偏癱、截癱、失語等。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神經系統(tǒng)受累表現(xiàn)
▲嚴重腦病特別是ANE,病情兇險,病死率較高,診斷參照2012年Hoshino等提出的兒童ANE診斷標準。
1)發(fā)熱性疾病后出現(xiàn)驚厥、意識障礙等急性腦病癥狀;
2)血清轉氨酶不同程度升高,無高氨血癥;
3)腦脊液檢查細胞數(shù)基本正常,蛋白水平明顯升高;
4)頭顱影像學檢查(CT/MRI) 提示多部位對稱性病灶,包括雙側丘腦、側腦室周圍白質、內囊、殼核、腦干被蓋上部和小腦髓質等;
5)排除其它疾病。
▲輔助檢查
神經影像學:彌漫性病變或局灶性病變,累及皮質、丘腦、腦干、基底節(jié)、皮層下和/或深部白質、胼胝體、腦膜、脊髓等,MRI上呈T2WI序列和/或T2-FLAIR呈異常信號,CT上呈低密度是常見的。其他MRI表現(xiàn)包括靜脈血栓形成、出血性病變。
▲治療
兒童可出現(xiàn)吉蘭巴雷綜合征、腦炎、腦膜炎甚至急性壞死性腦?。ˋNE) 等多種神經系統(tǒng)并發(fā)癥,治療原則同其他病因引起的相關疾病。
1)一般治療:
①積極控制體溫:物理降溫聯(lián)合藥物降溫,效果不佳者可予冰毯機、冰鹽水靜脈輸入或灌腸、CRRT等;
②降顱壓;
③鎮(zhèn)靜止驚:10%水合氯醛灌腸、地西泮或咪達唑侖靜脈注射鎮(zhèn)靜、止驚;對癲癇持續(xù)狀態(tài)及反復驚厥發(fā)作者可按照癲癇持續(xù)狀態(tài)治療,高乳酸血癥者慎用丙戊酸;
④氣道管理:Glasgow評分≤8分或病情進展迅速者及時予氣管插管機械通氣。
2)嚴重腦病特別是ANE,病情兇險,病死率較高,治療推薦如下:
①激素和靜脈注射丙種球蛋白(IVIG)沖擊治療:嚴重腦病,特別是確診ANE者,立即給予糖皮質激素(甲強龍20-30mg/kg.d,單日最大量不超過成人量1g/d),連用3日,隨后根據病情逐漸減量;同時聯(lián)合IVIG沖擊治療,總量2g/kg,分1或2日給予;
②托珠單抗:對存在高炎癥反應者,尤其是 IL-6 水平明顯增高者,若激素和丙球等一線治療24小時,效果不佳,可試用托珠單抗;(具體用法用量見問題21)
③血漿置換:可酌情選用,尤其是合并急性肝功能衰竭者;
④可試用改善線粒體代謝的雞尾酒療法:維生素 B1、維生素 B6、左卡尼汀等。
11、新生兒感染的特點有哪些?如何治療?
▲新生兒病毒感染發(fā)生率
據報道,新生兒感染率約為0.05-2%,在母親陽性的新生兒中,感染幾率大幅度增加。在感染患兒中,死亡率約為0.1%。
▲傳播途徑
新生兒的傳播途徑主要為水平傳播,大多數(shù)是新生兒出生后通過受感染母親或者護理人員的水平傳播獲得感染。垂直傳播目前尚未見報道。
▲臨床表現(xiàn)
新生兒期大部分感染患兒出現(xiàn)臨床表現(xiàn),與嬰幼兒相似,以非特異性表現(xiàn)為主,最常見呼吸系統(tǒng)表現(xiàn)和發(fā)熱。也有散發(fā)報道多系統(tǒng)炎癥綜合征,可出現(xiàn)持續(xù)性發(fā)熱、皮疹、結膜充血、黏膜改變、胃腸道癥狀(腹瀉和嘔吐)、咳嗽、流鼻涕、呼吸困難、心臟受累(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休克),但極為罕見。
重癥新生兒診斷標準(文獻)
易發(fā)展成重癥患兒的高危因素:
1)癥狀多,呼吸道癥狀重;
2)低出生體重兒或早產兒;
3)合并有其他疾?。鹤畛R姷氖窍忍煨援惓?、膿毒癥、黃疸、貧血。
▲治療
目前尚無有效的用于新生兒的抗新冠病毒藥物。目前的數(shù)據顯示,新生兒以無癥狀及輕型病例為主,多需密切觀察,無需特殊治療。
1)常規(guī)護理
①嚴密觀察患兒體溫、呼吸、精神反應、面色、納奶情況等;
②每日出入量:觀察入量、尿量、皮膚彈性,注意有無脫水,保證新生兒每日液體需要量;
③營養(yǎng)供給:高熱患兒可適當減少每次納奶的量、增加喂養(yǎng)頻次;
④皮膚護理:及時更換濕衣被服,衣著宜純棉質。保持床單清潔、舒適;
⑤口腔護理:每天2-3次。
2)退熱治療
物理降溫:新生兒發(fā)熱,只能物理降溫,沒有退熱藥物可選。
3)對癥藥物
①清熱解毒類藥物:如健兒清解液等。
②鼻塞:
·濕毛巾敷鼻法:溫濕毛巾敷在鼻根部;
·噴鼻劑:海鹽水噴鼻。
③止咳化痰:如杏貝止咳等。
4)母乳喂養(yǎng)
如母親身體狀況不能耐受母乳喂養(yǎng),可以考慮之前有凍母乳給寶寶提供母乳,或經規(guī)范消毒的捐贈人乳;若都不可行,配方奶喂養(yǎng)。
5)危重癥病例的治療
在積極對癥治療的基礎上,積極防治并發(fā)癥,動態(tài)評估器官功能,進行有效的器官功能支持。
①對于以“白肺”為表現(xiàn)的重癥ARDS患兒:機械通氣、大劑量肺表面活性物質、一氧化氮吸入,可能具有療效;
②并發(fā)膿毒性休克時:抗菌藥物、應用血管活性藥物;
③發(fā)生嚴重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患兒,可選擇使用激素、免疫球蛋白;
④特別危重病例,必要時需要實施持續(xù)腎替代治療(CRRT)、體外膜肺(ECMO) 治療等。
▲預后
新生兒通常預后良好,多系統(tǒng)炎癥綜合征病例很少,但需流行病學數(shù)據。
12、感染后并發(fā)癥有哪些?
▲兒童多系統(tǒng)炎癥綜合征 (MIS-C)
定義:MIC通常是指年齡<21歲,發(fā)熱(體溫>38.0℃)持續(xù)至少24h,實驗室確診新冠感染或1個月內有新冠接觸史,實驗室檢查提示炎癥指標升高,多系統(tǒng)器官受累(至少累及2個系統(tǒng)),疾病嚴重需要住院治療。
發(fā)病機制尚不清楚,目前認為可能與機體對病毒的異常免疫反應及病毒對血管內皮的直接損傷作用有關。
臨床表現(xiàn):本病可見于各年齡段的兒童和青少年,以6-15歲多見。發(fā)病高峰通常在新冠病例高峰后4周。起病急驟,以持續(xù)高熱、低血壓、多器官受累最多見。多數(shù)患兒病情嚴重,可短時間內出現(xiàn)休克、多臟器衰竭甚至死亡。
鑒別診斷:川崎病是本病的主要鑒別疾病,其他還包括細菌性膿毒癥、中毒性休克綜合征等感染性疾病,以及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和其他血管炎等全身性炎癥性疾病。
MIS-C治療原則是盡早抗炎、糾正休克和出凝血功能障礙及臟器功能支持。一線治療是 IVIG 2g/kg 和甲潑尼龍 1~2mg/kg/d;若無好轉或加重,可予甲潑尼龍 10~30mg/kg/d,靜脈注射,或英夫利西單抗 5~10mg/kg 或托珠單抗(劑量見問題23)。
▲兒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后綜合征
定義: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后出現(xiàn)持續(xù)12周以上的軀體癥狀或癥候群,是一種可以表現(xiàn)為各種癥狀和體征組合的多系統(tǒng)疾病。
發(fā)病機制尚不清楚,目前認為可能與病毒持續(xù)存在、 自身免疫、慢性炎癥反應、血管內皮細胞炎癥和微血栓形成等相關。
臨床表現(xiàn):可累及神經、呼吸、消化、心血管等多系統(tǒng),同時可出現(xiàn)心理和精神變化。在兒童中常見癥狀包括:疲勞、注意力不集中、肌肉疼痛、味覺/嗅覺障礙、睡眠障礙、焦慮、記憶力減退、咳嗽、頭痛、胸痛、腹痛等。
疾病診治需多學科參與,包括對癥治療、潛在疾病的治療、物理治療和心理支持治療等。
13、合并肺炎的非重癥患者是否使用激素治療?
▲非重癥患兒不建議常規(guī)使用激素,由主診醫(yī)師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決定。
▲如果氧合下降或吸氧需求上升可以考慮使用激素。
▲誘發(fā)哮喘急性加重的患者可按相應指南使用激素。
14、應用激素有何注意事項?
▲建議綜合考慮患者病情進展速度、呼衰程度、影像特點、基礎疾病等因素決定激素的劑型、劑量和用法,必要時酌情增量或減量。
▲推薦需要吸氧或機械通氣的重癥、危重癥患者首選地塞米松,劑量 0.15~0.3 mg/kg.d,最大劑量 5mg,療程不超過 10 天,也可選用其他糖皮質激素,如使用時間偏長不要驟停。
▲使用巴瑞替尼或托珠單抗時,需要與糖皮質激素聯(lián)用。
15、何時考慮抗細菌治療?
首次就診的感染患者很少合并細菌感染,新冠本身也可引起長時間發(fā)熱、膿涕或膿痰,如果患者沒有合并白細胞增多、局灶性細菌感染影像表現(xiàn)、PCT升高等,抗菌素不是必須。但是需要警惕合并感染風險,及時行細菌、肺炎支原體、其他病毒、真菌等病原學檢查。
16、是否進行抗凝治療?
▲所有住院患者均應檢測血小板計數(shù)、血色素、PT、aPTT、纖維蛋白原和D-二聚體。
▲除非存在禁忌,否則所有住院患者應接受血栓預防。
▲首選低分子肝素。
▲無VTE證據的患者在出院后無需常規(guī)接受血栓預防。
17、氧療和機械通氣有何原則?
監(jiān)測經皮氧飽和度,吸空氣下血氧飽和度小于92%應進行氧療。高流量吸氧(HFNC)患兒耐受性好,部分低氧患兒可有效改善氧合。
早產兒、新生兒、嬰幼兒及有基礎疾病患兒合并呼吸衰竭時,推薦早期使用無創(chuàng)呼吸道正壓輔助通氣(CPAP或BiPAP)。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2h病情無改善,或出現(xiàn)氣道分泌物增多、呼吸暫?;蜓鲃恿Σ环€(wěn)定,應及時改為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避免延遲插管。
常見的插管指征包括呼吸窘迫明顯、頻繁的呼吸暫停、嚴重低氧血癥、高碳酸血癥、呼吸功耗增高以及氣道保護能力差、昏迷、持續(xù)驚厥、嚴重腦病、休克等。
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采取“肺保護性通氣策略”及“循環(huán)保護策略”,必要時采取俯臥位通氣、肺復張或體外膜肺氧合(ECMO)等。
18、肺炎及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如何管理?
肺炎及ARDS一般處理原則同其他肺炎,根據呼吸窘迫和缺氧程度選擇不同的氧療和呼吸支持方法。
19、可以用于兒童重型治療的藥物有哪些?
根據國家衛(wèi)健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九版)》和《兒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診斷、治療和預防專家共識(第四版)》和國外一些指南或共識的推薦,可用于兒童新冠重癥治療且目前國內可及的藥物包括激素、抗病毒治療(奈瑪特韋/利托那韋)、免疫調節(jié)治療(托珠單抗或巴瑞替尼)、單克隆抗體(安巴韋單抗/羅米司韋單抗注射液)和人丙種球蛋白等。
20、如何合理使用奈瑪特韋/利托那韋(Paxlovid)?
▲應用指征:兒童(年齡≥12 歲,體重≥ 40 公斤),伴有進展為重癥高風險因素的輕至中度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
▲用法用量:
1)青少年(12-17 歲,體重≥40kg):
2)對于6-14歲體重<40kg患兒,某研究報道用藥方案如下:
▲注意事項:
1)奈瑪特韋片含乳糖。患有半乳糖不耐受、總乳糖酶缺乏或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等罕見遺傳性疾病的患者應禁用本品;
2)既往有肝臟疾病、肝酶異?;蛘吒窝住ⅫS疸病史的患兒應慎用本品;
3)該藥物有非常多的相互作用,聯(lián)合用藥前需要關注。
21、如何合理使用巴瑞替尼?
▲應用指征:該藥獲得了FDA緊急使用授權(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 EUA),用于治療需要補充氧氣、無創(chuàng)或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或體外膜肺氧合(ECMO)的COVID-19,年齡≥2歲至18歲的兒童住院患者。
▲用法用量:2-9歲以下:2mg,1次/日;9歲以上:4 mg,1次/日,可與或不與食物同服,持續(xù)14天或直至出院(以先發(fā)生者為準)。
▲注意事項:
1)腎功能不全患者需根據肌酐清除率調整劑量;
2)用藥期間監(jiān)測血常規(guī),當淋巴細胞絕對計數(shù)<200 cells/mm3或中性粒細胞絕對計數(shù)<500 cells/mm3需停藥;
3)用藥過程中如果出現(xiàn)任何嚴重過敏反應的癥狀和體征,立即停止使用巴瑞替尼;
4)在巴瑞替尼的臨床試驗中曾有胃腸道穿孔的報告,如果用藥過程中出現(xiàn)新的腹痛、發(fā)熱、寒戰(zhàn)、惡心或嘔吐,應進行評估;
5)不建議在使用巴瑞替尼期間接種活疫苗。
22、如何合理使用單克隆抗體(安巴韋單抗/羅米司韋單抗注射液)?
▲應用指征:安巴韋單抗/羅米司韋單抗注射液聯(lián)用用于治療輕型和普通型且伴有進展為重型高風險因素的成人和青少年(12~17歲,體重≥40kg)患者,其中青少年(12~17歲,體重≥40kg)人群使用需進一步補充臨床試驗數(shù)據。12歲以下兒童慎用。
▲用法用量:兩藥的劑量均為1000mg。在給藥前2種藥品分別以100mL生理鹽水稀釋后,經靜脈序貫輸注給藥,以不高于4mL/min的速度靜脈滴注,之間使用生理鹽水 100mL沖管。在輸注期間對患者進行臨床監(jiān)測,并在輸注完成后對患者進行至少 1h的觀察。
23、應用白介素-6拮抗劑(托珠單抗)有何注意事項?
▲應用指征:需要高流量氧療或更強呼吸支持;吸氧條件下加用激素24小時內不改善,且CRP等炎癥指標升高;年齡≥2歲的兒童,可考慮接受托珠單抗治療。
▲用法用量:體重<30kg者,推薦劑量為12mg/kg,用0.9%氯化鈉稀釋至50ml; 體重≥30kg者,推薦劑量為8mg/kg,用0.9%氯化鈉稀釋至100ml,用于輸注。
▲注意事項:一般在住院96小時內,或者接受ICU級別治療的24-48小時內使用;與激素聯(lián)用,通常為單次靜脈滴注給藥,必要時評價再次用藥,但不超過2次。
▲相對禁忌:對托珠單抗過敏、存在其他不受控制的嚴重感染、中性粒細胞計數(shù)<1000/ul、血小板計數(shù)<50,000、谷丙轉氨酶(ALT)>10倍正常上限。在免疫功能低下的個體中應謹慎使用托珠單抗。
參考文獻
[1]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辦公廳,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辦公室.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 ( 試行第九版) [EB/OL]. (2022-3-15) [2022-06-08]. http://med. wanfangdata. com. cn/Paper/Detail? id=PeriodicalPaper_gwyx-lxbxcrbxfc 202202001&dbid=WF_QK
[2]蔣榮猛等.兒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診斷、治療和預防專家共識(第四版)[J].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22,37(14):1053-1065
[3]劉靜等.兒童重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策略[J].中華兒科雜志,2022,60(11):1103-1106
[4]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Coronavirus (COVID-19) Update: FDA Authorizes First Oral Antiviral for Treatment of COVID-19. Silver Spring, MD: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2021).
[5]Bhimraj A, Morgan RL, Shumaker AH, et al.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 guidelines on the treatment and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COVID-19. https://www.idsociety.org/practice-guideline /covid-19-guideline-treatment-and-management/.
[6]Patricia G,Daniel Q,Remo HF, et al.Tofacitinib in Patients Hospitalized with Covid-19 Pneumonia[J]N Engl J Med.2021,16.Online ahead of print.
[7]李秀惠,劉清泉,齊文升,郝靜. 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yī)藥防治方案(試行第六版)[J]. 北京中醫(yī)藥,2022,05:509-511.
[8]Yan G, Zhou J, Zhu H, Chen Y, Lu Y, Zhang T, Yu H, Wang L, Xu H, Wang Z, Zhou W. The feasibility, safety, and efficacy of Paxlovid treatment in SARSCoV-2-infected children aged 6–14 years: a cohort study. Ann Transl Med 2022;10(11):619. doi: 10.21037/atm-22-2791
[9]A living WHO guideline on drugs for covid-19.BMJ,2020;370:m3379.doi:10.1136/bmj.m3379. https://www.bmj.com/content/370/bmj.m3379
[10]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yī)學科.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yī)學科肺炎診療參考方案(2022年12月版)
[11] LaRovere KL, Riggs BJ, Poussaint TY, et al. Neurologic Involvement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Hospitalized in the United States for COVID-19 or 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JAMA Neurol,2021,78(5):536-547.
[12] SiowI, Lee KS, Zhang JJY, et al. Encephalitis as a neurological complication of COVID-19: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incidence, outcomes, and predictors. Eur J Neurol, 2021,28(10): 3491-3502.
[13]Msemburi W, Karlinsky A, Knutson V, Aleshin-Guendel S, Chatterji S, Wakefield J. The WHO estimates of excess mortality associated with the COVID-19 pandemic. Nature. 2022;10.1038/s41586-022-05522-2.
[14]Wang L, Berger NA, Kaelber DC, et al. Incidence rates and clinical outcomes of SARS-CoV-2 infection with the Omicron and Delta variants in children younger than 5 years in the US[J]. JAMA Pediatr, 2022, 176(8): 811-813. PMID: 35363246.
[15]COVID-19 confirmed cases and deaths - UNICEF DATA.https://data.unicef.org/topic/child-survival/covid-19/.
[16]Levy N, Koppel JH, Kaplan O, Yechiam H, Shahar-Nissan K, Cohen NK, Shavit I. Severity and Incidence of 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 During 3 SARS-CoV-2 Pandemic Waves in Israel. JAMA. 2022 Jun 28;327(24):2452-2454.
[17]Devin J, Marano R, Mikhael M, et al. Epidemiology of Neonatal COVID-19 in the United States. Pediatrics, 2022, 150(4): e2022056297. doi: 10.1542/peds.2022-056297.
[18]Ludvigsson JF. Convulsions in children with COVID-19 during the Omicron wave. Acta Paediatr. 2022 May;111(5):1023-1026. doi: 10.1111/apa.16276. Epub 2022 Feb 10. PMID: 35098577; PMCID: PMC9303202.
關鍵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