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四合,北京老城大街小巷的劇場里燈光閃爍,話劇、歌舞劇、沉浸式戲劇、即興喜劇輪番登場,觀者意興盎然。
2023年,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要著力打造‘演藝之都’”。大劇場被稱為文化動脈,小劇場則是毛細血管。繁星戲劇村、77劇場、南陽·共享際、大華城市表演藝術中心、鼓樓西劇場……大街旁小巷里,小而精、小而美的小劇場越來越多。它們是青磚灰瓦的一部分,卻又別有洞天;它們是老城文化復興的優(yōu)美符號,又是深夜食堂最文藝的起點。
【小劇場·小而精】
(相關資料圖)
一出出精彩好戲上演
一個個戲劇夢想實現(xiàn)
東四北大街西側的南陽胡同里,藏著一個集劇場、排練廳、咖啡廳等為一體的文創(chuàng)空間——南陽·共享際。周五傍晚,一場即興喜劇上演。
《姜姜姜姜》擬人演繹三塊生姜想早日被人類吃掉的突圍計劃,《戀愛執(zhí)照》即興放大戀愛細節(jié),《懷民亦未寢》腦洞大開解構經典……三五分鐘一個小品,笑點密集、包袱頻出,現(xiàn)場爆笑陣陣、掌聲雷動。十多位演員都不是“角兒”,卻個個演技高超、個性鮮明,他們中有西服定制店店主、教培機構老師、記者,也有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他們常年來南陽·共享際,參加入駐這里的戲劇工作室組織的戲劇體驗和培訓、演出活動,磨煉出可媲美職業(yè)演員的演技。
胡同小劇場里,一出出好戲在上演,一個個戲劇夢想在實現(xiàn)。
——飄著香氣的羊湯館、霓虹閃爍的歌舞廳、昏暗幽閉的審訊室……在77劇場全景沉浸戲劇《大真探趙趕鵝》中,觀眾們“穿越”回1998年北京的南槐樹街胡同,化身老街坊,與近在咫尺表演的演員們一起互動。
——在繁星戲劇村小劇場,80后青年編劇、導演黃彥卓每年都有原創(chuàng)作品落地,“一部戲被創(chuàng)作出來,如果沒有劇場演出,再好的戲也沒有生命力。”
——今年3月18日,在鼓樓西劇場,素有“戲劇鬼才”之稱的王子川,自導自演的獨角戲《雅各比和雷彈頭》首映,吸引了一批擁躉。
【小劇場·注活水】
閑置騰退空間變劇場
提升了老城城市品質
近年來,利用老城閑置房屋、疏解騰退的老舊廠房,東西城“騰籠換鳥”,引入空間占用少、附加值高、成長性好的文創(chuàng)企業(yè),提升了老城的城市品質,豐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
2008年8月,位于東單路口東北角的大華電影院暫停營業(yè),進行全方位改造。2020年7月,著名舞美設計師、導演易立明團隊接手,將其定位為“大華城市表演藝術中心”,改建出歌劇廳、戲劇場、環(huán)形劇場、實驗劇場、天空劇場、音樂廳6個表演空間,歌劇、話劇、音樂劇等輪番上演。立足大華的環(huán)境特色,易立明策劃上演了“醫(yī)學勝利三部曲”——《科諾克醫(yī)生》《弗蘭肯斯坦》和《我是哪一個》,成為中心的一大特色。
美術館后街77號,曾是北京膠印廠老廠房。2013年,這里改造成以戲劇影視產業(yè)為主的胡同創(chuàng)意工廠,取名“77文創(chuàng)園”。今春,77文創(chuàng)園聯(lián)合抓馬艾克斯推出的首部全景沉浸戲劇《大真探趙趕鵝》。包括抓馬艾克斯這樣的創(chuàng)作方在內,77文創(chuàng)園吸引了14家戲劇影視、文化科技類公司入駐,“爆款戲劇帶來看不見的口碑,我們彼此滋養(yǎng),一起推動戲劇產業(yè)繁榮。”77文創(chuàng)文化事業(yè)部總經理潘鵬飛說。
據介紹,小劇場的座位高差、聲學效果等都經過了多次試驗,確保最大程度服務藝術,又不會對外部環(huán)境產生影響。
一個個小劇場如星光閃爍,盤活了低效空間,為老城文化注入活水。
【小劇場·夜經濟】
散場后走進深夜食堂
尋找共鳴慰藉了精神
晚上九點半,大華城市表演藝術中心,話劇《我是哪一個》剛剛散場。走出劇場,導演易立明、演員李博等轉身走進西總布胡同深處的靜吧。點一杯酒、來點簡餐,復盤一下當晚的表演。“趁著演出的熱乎勁兒復盤,明白哪兒演得有缺陷、哪兒比上一次有進步,為下一次演出做準備,也釋放了這次演出的壓力。”李博說。
深夜食堂里,觀眾們意猶未盡。話劇《非常懸疑》一散場,位于鼓樓西劇場里的鼓樓西柒咖啡就滿座了,檸檬、蘇打水、果汁、紅茶混搭而成的《非常懸疑》同款特調——檸爆紅茶,色澤純黑,口感上保留了檸檬的尖銳。小酌幾口,觀眾贊不絕口,“很鋒利,像一把刀子,和《非常懸疑》的感覺一脈相承。”
劇場外,胡同里的居酒屋、精釀吧也是觀眾們的最愛,在或小酌或暢飲中釋放情緒,尋找共鳴。“當下,年輕人的社交方式發(fā)生了重要轉變,不是簡單地吃頓飯、喝個酒,而是需要一個媒介迅速拉近關系,比如脫口秀、喜劇、密室逃脫,并且這些才只是年輕人社交的起始點。”南陽·共享際主理人趙禹清認為,不同于快消品牌,劇場業(yè)態(tài)具有一定的連貫性、持續(xù)性。
當從戲劇中抽離、回歸現(xiàn)實生活,市井百味最撫凡人心。從劇場開始,在深夜食堂結束,慰藉了精神、滿足了味蕾,這樣的文化消費,正在胡同里悄然興盛。
專家觀點
支持小劇場就是保護文化更新文明進步的土壤
清華大學文化創(chuàng)意發(fā)展研究院院長
胡鈺
北京的城市定位中,包含全國的文化中心。許多有夢想的人慕名而來,追求文藝夢想。多年積累下,成就了北京的人才優(yōu)勢。這群人中,許多是從小劇場邁出第一步的。
在北京,不僅有做文化的人,還有懂文化的人。經濟發(fā)達、大學齊聚、人口多元,市民愿意為精神生活買單,尋找更豐富的生命體驗。許多新興、小眾形態(tài)能夠在此扎根,找到同好。在一次次打磨下,一個個劇目、從業(yè)者,甚至文化樣態(tài),才能從小長大,逐漸形成了高復合度、強穩(wěn)定性的文化市場。小劇場,釋放著大能量。
多樣的文化景觀,造就了城市的文化優(yōu)勢。歷史悠久的胡同,被小劇場中的新鮮力量塑造得生機勃勃。它們彼此成就,共同生長。北京還有著鮮明的中國特征,各樣文化于此與中國交融,產生全新的生命力。這些小劇場相加,就能夠讓北京匯聚成大世界。
人才優(yōu)勢、市場優(yōu)勢、文化優(yōu)勢,使得北京成就了大眾對文化土壤的想象,有助于培養(yǎng)文化新業(yè)態(tài)、創(chuàng)造主義者,走入小劇場,就會進入一個全然不同的文化情境。
文化越活躍,創(chuàng)新力越強。文化越包容,社會更和諧。小劇場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需要更寬松的社會氛圍支持、更有力的公共文化政策支持。支持小劇場,就是保護文化更新、文明進步的土壤。打造美美與共,文明互鑒的社會樣態(tài),促進北京成為更加多彩的文化綜合體,以文化帶動現(xiàn)代化,實現(xiàn)高質量的社會進步。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