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份,灰熊跟獨行俠打了3次,灰熊都贏了。三次交手,獨行俠都沒有東契奇,只有今天的交手有歐文?;倚芤矝]有莫蘭特??紤]到“無莫熊”本身就是另一種姿勢的強隊,連敗三場,似乎不足以讓獨行俠徹底丟掉對陣灰熊的心理優(yōu)勢。
獨行俠確實有一套對付灰熊的成熟方案,策略上大概是這樣的:
防守。防擋拆中路延誤,邊路ice,控制擋拆手起速,靠中鋒不錯的機動性,以及弱側向中路的適當收縮,限制擋拆手跟掩護人連線,再配合適當的換防。提前就近輪轉,但不過度撲定點,五個人收在三分線內保護籃板。整套防守策略的核心思路是限制灰熊的直接沖擊,讓擋拆手中途停球處理。
【資料圖】
灰熊每每遇上獨行俠,三分準星便是感人,近8次交手,灰熊的三分命中率分別是34.6%、29%、22.6%、16.7%、27.3%、26.3%、32.4%、28.6%。一部分原因是獨行俠對致命射手和普通射手區(qū)別的比較好,不能給的(比如貝恩)跟得緊,能給的適當放(比如扎威)。另一部分原因恐怕得歸結于運氣;
進攻。反倒是亮點不多。獨行俠持球大核心配五外打法,可以一定程度克服灰熊的護筐與刷卡協(xié)防。獨行俠也不大力沖板,不亂丟球,主打陣地戰(zhàn),退防紀律好,這也限制了灰熊的快攻。
作為一支進攻強隊,獨行俠這兩年限制灰熊最有效的武器卻是防守?;倚苁且恢б曰盍Α⒛芰?、身體著稱的球隊,獨行俠恰恰是強隊中身體天賦最糟糕的一支,按理說,他們防身體流的灰熊該是吃力的,卻能成為21-22賽季防灰熊最好的球隊,22-23賽季防灰熊第5好的球隊,可見身體天賦之外,正確的策略、團隊感、積極性和比賽方式也能解決不少問題。
更有趣的是,今天這次交手,灰熊逆轉比賽的方式。獨行俠長期控制了場上局面,前三節(jié)針對灰熊攻防有一些成功的策略和執(zhí)行,加上哈迪觸發(fā)打灰熊的BUFF,進入第四節(jié)之前,獨行俠一度領先過16分,加上3J犯規(guī)過多,獨行俠幾乎就要帶走了比賽?;倚茉诘谒墓?jié)翻盤,除了有歐文受傷末節(jié)8中0的原因,還有一個時段,灰熊擺了一套超小五外陣容——瓊斯、肯納德、孔查爾、羅迪、阿爾達馬。這套更“溫柔”的五人組,用爆板的方式把獨行俠干了。
所以......
所以籃球比賽有很多你講不清楚的戲劇性。獨行俠能以柔克剛,轉過頭灰熊來了一套更柔的,反倒產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當然,這些都沒什么值得深琢磨的,一場既沒有東契奇,也沒有莫蘭特的比賽,本來也不值得出一篇復盤。我想講的是另外兩件事。
第一件,獨行俠這賽季的防守,整體上還是崩了。
獨行俠在歐文這筆交易中送走了芬尼·史密斯,前場人手還有過一段匱乏期,防守變差是自然。在克勒貝爾回歸后,由于鮑威爾之外的前場輪換都有射程,整體機動性也不差,獨行俠可以用擺雙內線的方式盡量彌補體型降級,他們的輪轉紀律性也大致在線,但還是無法改變賽季防守降級這個結果。目前獨行俠的防守效率排在聯盟第23,遠不如去年的第8。
獨行俠的防守降級,跟勇士的防守降級有類似的狀況。一是領防和前場人手不足,二是受困于吹罰,過去一些能防成的回合防不下來了。除了對手罰球變多,獨行俠和勇士有一項數據的變化極為相似——對手中距離命中率分別提升了4.4和4.5個百分點,而這項數據往往很能反映單防強度和干擾高度,說明對手可以隔著防守人的腦袋輕易進球,或者投不進的回合上了罰球線。
這些狀況,其實在賽季初期就已經顯現。當時我說,幾乎所有小球風格的防守強隊,這賽季的防守都出了問題。現在看,還是有一些球隊撐了過來,比如熱火、雷霆。不過,同樣是小球防守,這兩支球隊的風格跟勇士、獨行俠也并不一樣,配置上亦有區(qū)別,不能一概而論。但本賽季還是有一個非常鮮明的特點,有護筐大中鋒的球隊防守更穩(wěn)。雖然不是所有場合,擺大中鋒效果一定更好,有大中鋒好歹有得選,沒大中鋒的球隊就只能一種辦法試到底。真遇上對手定點回應手感爆炸,讓你不敢收縮或者聯防,靠單防又保護不了油漆區(qū),兩瓶致命毒藥必須二選一的時候,這就有些尷尬。
你可能要說了——大中鋒遇上五外陣容,也有取舍難題。習慣有中鋒鎮(zhèn)守籃下的球隊,平日里缺少小陣容操練,到了季后賽,未必比天天玩小球的球隊更適應。
這話不假,客觀地說,近些年的季后賽,真打到分區(qū)決賽,能上場的大中鋒寥寥無幾, 我們不知道今年季后賽是否會延續(xù)這種局面,至少經驗告訴我們,同樣優(yōu)秀的防守,小球風格比大中鋒風格在季后賽的局限性更小。如果你能搞一套優(yōu)秀的小球防守,確實沒必要強求再來一套優(yōu)秀的大中鋒防守,畢竟,不是所有球隊又有字母哥,又有洛佩斯。
但是,如果你有一個能大能小,可以在兩種模式下自如切換,很“大”的“小”球中鋒,是不是就把兩個問題同時解決了呢?
沃格爾時代,湖人的防擋拆策略以中鋒提上延誤為主。哈姆時代,湖人的防擋拆策略以中鋒沉退為主。中鋒換防,則是湖人在關鍵時刻經常拿出的手段。濃眉都能勝任——這就是很“大”的小球中鋒。
濃眉這樣的獨角獸當然不會遍地走。當你把以下限定詞匯擺在一塊的時候,真就數不出完全符合標準的人選,甚至濃眉本人也有瑕疵(三分已廢):
能像大中鋒一樣鎮(zhèn)守中路;
能靠迅捷的腳程從弱側甚至弧頂三分線回撤封蓋;
能換防;
能拉開空間;
有持球攻擊侵略性懲罰五小,也能避免對手守錯位,拿一個側翼對位自己(過去對手防波神的方式),喪失空間價值。
正來說,只有NBA2K才允許有這么牛逼的人物存在。隨便把聯盟里赫赫有名的內線BUG拎出來,大家都會差那么1~2樣??涩F在,有一個人逼近以上全部標準了,他就是小賈侖·杰克遜。
4~5年前,我在寫這兄弟的新秀觀察的時候,的確提到他有潛力成為“功能性完美”的現代化中鋒。之后3J大概以這樣的進度不斷朝這個評價進化:
第一年展示侵略性;
第二年展現投射;
第三年玩?zhèn)儆溃?/p>
第四年展現護筐神技;
第五年整合完善已有技能,成為全明星。
場面上,只要看過灰熊的比賽,對3J的護筐壓迫感都不會陌生。貝爾坦斯這次夏侯杰式上籃,完美側面烘托了3J的氣場——接球的時候面前還是空籃,恐懼讓他反復猶豫不敢起,于是越怕什么就越來什么。
本已是極為變態(tài)的封蓋率,在此基礎上再提一檔,3J在這個領域,已是瘋魔。
但最引人注意的還不是他進一步提升的防守統(tǒng)治力,而是他隱有爆發(fā)的攻擊力。過去4場比賽,3J分別砍下了25分、28分、31分和28分,這其中只有8記三分,有大量在籃筐和近筐區(qū)域的出手,狠狠懲罰了小體型內線,包括一些拿過DPOY的球員。除了面對馬刺那場爆發(fā)的5次失誤,另外3場——對熱火、勇士、獨行俠,3J只有1次失誤。
通常來說,我們認為3J是個進攻功能性豐富,但技術手段本身有限的球員。他有一些慣用的招式,比如借flare掩護的接球三分,左側三分線借掩護切入的攻筐,近筐區(qū)域的轉身勾手,這些招式不易干擾,但效率本身并不出色,所以不嚇人。上個賽季,3J的真實命中率是53.5%。他缺少出球意識,右手終結能力遠不如左手,局限性明顯,不能算進攻端威脅特別大的存在。
但本賽季,在體型優(yōu)勢被放大的背景下,你越來越不能輕視一個可以在近筐區(qū)域完成終結的大個子了。3J的對抗在提升,配上身高與臂展,對一般的小球內線已經呈碾壓之勢。而當你看到3J能完成這樣的調整終結時,應該意識到,這小子恐怕越來越難被搞定了。
3J說,“我只是高”,他謙虛了。他是個戰(zhàn)略級別的存在。如果防守方擺小球陣容,那么3J是個能對內線造成威脅的攻擊點,這在去年與勇士的系列賽就已經有過一點呈現。那些有塊頭的內線,他們可以遏制3J的籃下攻勢,但不會喜歡3J的射程。更重要的是,有塊頭的內線大多也不會投籃,更利于3J發(fā)揮他的護筐優(yōu)勢。這就是很“大”的小球內線BUG的地方,兩頭堵,怎么都是他占便宜。
獨行俠用五外陣容+內線策應+后衛(wèi)反跑空切的打法,把灰熊3J護筐+狄龍防歐文接球的策略破解了,讓3J打了一場防守端并不痛快的比賽。然后,3J用瘋狂摩擦獨行俠內線,23分鐘取下28分的方式給出了回應。這種侵略性有別于灰熊過往由外線主導的沖擊,是獨行俠、勇士這類小球防守更討厭的攻擊手段,如果他能把過去兩場比賽的表現延續(xù)——這很難——那么,灰熊在面對兩個老對手的時候會更加自信。
很可能,勇士或者獨行俠,就是灰熊首輪的對手。
今天比賽的第三節(jié),3J在一次無球卡位犯規(guī)后上了頭,之后對手發(fā)邊線球,他繼續(xù)在無球對抗上保持了大尺度,仿佛在向裁判叫板,裁判自然不慣脾氣,讓他光速領到了第5犯,在場下歇了一節(jié)時間。這劇情一點也不陌生,是3J最大的弱點,也是他的對手們應該琢磨的針對方式。這個問題不解決,一個場均打不到30分鐘的球員,無論如何也無法成為真正的“版本之子”。
但要選一個,天賦底子上,最接近這個稱號的年輕人,你也絕想不到比3J更接近的答案——這樣的高度,這樣的運動能力,這樣的籃下威脅,還有三分投射,哪里還能有這樣的內線呢?
咦,好像......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