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是怎樣收到教授去世的消息的。
我是偶然點開朋友圈一張圖,愣了一下,再退出圖片看到朋友配的文:坂本龍一去世。
然后才開始回過神來感受到情緒,緊接著認真讀文字。
(資料圖)
他寫,藝術(shù)千秋,人生朝露。
他寫,拜托大家不要再采訪了。
這才感受到悲傷,慟然,在小紅書擬標題的時候,只覺得沒有比“眼淚狂流”更俗套也更恰切的四個字了。
總之諸多復雜心緒,皆只覺言語淺表,不贅陳也罷。想起了中原龍也的那首詩,叫《別離》:
我全都記得。 我全都記得。
尤其是…… 我尤其記得……
―― 不,我不會再說了
我絕對不會說了。
當然坂本龍一先生也早已不是僅以音樂家存在于世界,一定要說的話,他是很難有人不愛的人。
這個概念很大,但其實也很小,我們偏愛的一切特質(zhì),才華稟賦,卻又真誠溫和,早至巔峰,卻探索不停,每個人都可以找到愛坂本龍一的那個理由。
星星短暫地暗了一瞬,每個人的心里開始下起一場滂沱大雨。
“直到筋疲力盡?!?/strong>
大部分的時候,愛藝術(shù)家總是愛他那身上超乎凡人的神性。
不妥協(xié)的,燃燒的,讓人生畏的,才可以產(chǎn)生永恒。
這幾年的坂本龍一,也讓人感受到了這種能量。
2021 年 3 月,結(jié)束了手術(shù)后的住院休養(yǎng),坂本龍一回到了新的臨時住所。
“在身體逐漸恢復的 3 月末,不經(jīng)意觸碰到了合成器。沒有想制作些什么的意識,只是想沐浴在‘音’之中?!?/p>
“感覺它似乎稍稍療愈了身與心的傷痛 —— 在那之前,別說發(fā)出聲音,連聽音樂的體力都沒有?!?/p>
在那天之后,坂本龍一又開始觸摸鋼琴和合成器鍵盤,他創(chuàng)作了 2022 年的那張專輯《12》。
這些樂曲中包含了許多來自 2021 年 2022 年的生活碎片,在音符里,我們感受著坂本龍一的心緒變化。
今年 6 月,他給枝裕和合作配樂的電影《怪物》,也將上映。
“今后直到筋疲力盡為止,都會這樣持續(xù)記錄‘日記’吧……”
那終曲,教授已然喻示過所有人,只是對于他的離開,我們當然永遠不會有做好準備的那一天。
音樂,遠不止音樂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坂本龍一和細野晴臣、高橋幸宏一起組成 Y.M.O. 樂隊,用電子音樂橫掃世界樂壇,成為風頭一時無兩的日本國民級音樂偶像。
《東風》等經(jīng)典歌曲,為日后電子樂在全球的流行打下重要基礎。
是深受古典音樂訓練的人,卻熱愛創(chuàng)作實驗性電子音樂,溫和的外表下,他是那么勇于跨域。
除了像《Aqua》這樣的經(jīng)典,教授最為人所知的其實是電影配樂,那首《圣誕快樂,勞倫斯先生》,他被大島渚成就,也反哺著那世無其二的禁忌與反叛。
雨滴、民族、世界...萬物皆可音樂,在琴鍵與這現(xiàn)實之間,坂本龍一用一己之力,打開了那一方空間,然后世人陸續(xù)走了進來。
某個時刻,你總以為這是坂本龍一在音樂上所能達到的最極致嘗試了 —— 但他不斷向外,再向外探索,然后又往內(nèi)收攏,捕捉著世界的每一次呼吸。
“我想做 100 年以后,人們還會去聽的音樂?!?/p>
我們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我們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們的身體也是。“
“人們總以為生命是一口不會干涸的井,但所有事情都是有限的。多少個迷人的童年下午,回想起來,還是會讓你感到如此深沉的溫柔?!?/p>
“一生里你能看到幾次滿月升起?大概 20 次?但這卻看起來無窮無盡。”
都是有限的,生命,言語都是有限的。
可以記住的就是瞬間。
音樂陪伴他到最后一刻,但這“最后“是什么?我們每一日都恐懼的死,于教授而言,意味并不相同。
很難想象坂本龍一離開的世界,但我想用教授很喜歡的導演戈達爾的一句話,來形容以后:我在任何地方,唯獨不在此處。
再會,教授。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