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的法國騷亂所造成的破壞,具體數據還沒有出來。
但是根據初步統(tǒng)計,全法國一共有超過200個商業(yè)實體被洗劫一空,300家銀行網點被燒毀,250家煙草專賣店被毀壞。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還有,5900輛汽車被縱火焚燒,超過1.2萬個垃圾桶被燒毀,約1100座建筑物被縱火或破壞,記錄到270起襲擊警察局的事件。
總損失超過了10億歐元。
這只是初步的統(tǒng)計數據,因為現(xiàn)在騷亂還沒有平息,所以具體的數據還沒有出來。
不過現(xiàn)在情況已經好多了,法國多地的暴亂已經逐漸平息下來,除了馬賽之外,其他地方總體平靜,甚至都已經開始恢復正常的生活了。
在剛剛過去的7月3日晚上到7月4日早晨,法國警方共抓捕了72人,其中大巴黎地區(qū)24人。
要知道,自從6月28日騷亂爆發(fā)開始,一直到7月2日,法國警方一共在全國范圍內逮捕了3200人。
5天時間,3200人,平均一天超過600人。
如今只有十分之一的數據,難怪,馬克龍今天終于可以喘口氣。
他與多名市長在愛麗舍宮召開會議的時候,在會議上說,法國騷亂“高峰期”已經過去了。
之前咱們分析過啊。
法國的這次騷亂不同以往,一看就是有組織有預謀,經過精心策劃的。
為什么這么說呢?
因為他們可太會了。
讓11到14歲的半大孩子沖在前面,去阻擋警方,而后面那些的骨干,他們才是真正的叛亂分子,打雜搶燒,拿著自動步槍,散彈槍在城市里各種搞破壞。
巴黎的一家蘋果被砸開之后,遭遇“自由搬”。
店里面的蘋果手機全都損失一空。
預計損失數萬歐元。
而在法國南部港口城市馬賽,有一家大眾汽車4S店遭到洗劫,暴徒們沖進店內,將一輛又一輛的汽車開走。
經銷商損失慘重啊。
這一次被捕的那3200人,平均年齡只有17歲。
你說這怎么辦?
這幫都是半大點的毛頭孩子,就算把他們抓進去,頂多關兩天就放出來了。
家長管不住,學校不敢管,警察更是拿他們沒啥辦法。
而這幫人呢,有個外號叫做郊區(qū)青年。
這個詞兒的意思就是形容那些住在郊區(qū)里面,沒有工作,游手好閑的年輕人。
而這一次,被法國警方給槍殺的那個黑人小伙納赫爾,他就是郊區(qū)青年。
巧了,他也正好就是17歲,和那幫人的平均年齡差不多。
納赫爾的地方在巴黎郊區(qū)的一個叫楠泰爾的城市。
這地方,有24%都移民,大多都是從北非和中東來的。
這座城市的標簽就是高失業(yè)率,高犯罪率。
楠泰爾15歲到24歲居民中的失業(yè)率高達23.1%,而當地整體失業(yè)率為13.7%,高于當年全法8%的水平。
犯罪率方面也是非常高的,搶劫,偷竊,砸車等行為比比皆是。
生活在這樣的地方,納赫爾從小就沒有接受良好的教育。他送過外賣,還在離家不遠的一所培訓學校學習電工,但最終還是退學了。
楠泰爾這地方原本是在二戰(zhàn)之后,因為房屋損毀嚴重,給法國人自己住的。
后來,法國在馬歇爾計劃的幫助下,戰(zhàn)后迅速重建,每年平均新建30萬個住宅單元。
于是,法國人就搬回市區(qū)住了。
而郊區(qū)呢,大量的廉租房自然就提供給了戰(zhàn)后給法國人充當勞動力的北非移民們。
于是,城鄉(xiāng)差距就這樣拉開了。
這就造成了郊區(qū)青年們物質生活上的匱乏。
沒錢沒東西,那怎么辦?。?/p>
給他們提供工作崗位也是可以的。
一開始這地方還是法國生產鋼鐵、輪胎的重工業(yè)區(qū)。
可是后來幾次經濟危機,石油危機之后,鋼鐵和輪胎作為重要的汽車制造品,自然就沒了銷量。
廠子倒閉之后,這些地方就失去了大量的工作機會。
但這時候呢,法國政府卻還不愿意放棄他們。
法國政府做了一件昏招。
其實這一招說起來還真是挺不錯的,他們在楠泰爾這個地方修建地鐵,將該地區(qū)納入巴黎都會區(qū)中心商務區(qū)拉德芳斯的西延線部分,修建了直通巴黎市中心的快鐵。
咱們常說啊,要想富先修路。
路通了,就算這地方富不起來,也可以讓這些地方的居民們進城打工。
可城里哪里又有那么多工作機會呢?
很快就飽和了。
而且找工作多累啊,哪里有偷竊犯罪,搶包搶手機來的快啊。
于是,這一次巴黎市中心受損最嚴重。
本來他們可能還要走路去巴黎,現(xiàn)在好了,直接坐快鐵,商店里的東西,半個小時后就能搶回家里。
楠泰爾距離巴黎中心地區(qū)約11公里。
你說這不是弄巧成拙嗎?
這是物質方面。
而在文化方面,郊區(qū)青年也和法國主流文化出現(xiàn)了斷層。
這些移民大多將親屬從非洲帶到了法國,很快,他們就在郊區(qū)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宗教圈。
宗教?
是的,北非很多人信仰伊斯蘭教,他們來了之后就自成一派,并沒有像法國政府所理想的融入法國、認同法國的世俗主義原則。
于是,郊區(qū)和城市在文化上出現(xiàn)了巨大的割裂。
比如這一次被強殺的17歲少年納赫爾,本周末,他的遺體就被送往了巴黎郊區(qū)上塞納省楠泰爾的清真寺。
為什么會放在清真寺呢?
因為他是一名穆斯林,而且,這一次上街鬧事的很多都是……影響民族團結的話,咱們就不說了。
繼續(xù)往下說。
按理說啊,這樣的一場騷亂是很難平息的。
法國出動了超過4.5萬名警察和憲兵,部署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里。
可是卻收效甚微。
警察們只能上去將人群驅散,用催淚瓦斯,高壓水槍,橡皮子彈,然后再抓捕鬧事者。
總不能直接把他們給突突了吧。
所以,這一次法國警方真的是非常麻煩啊。
可讓人沒想到的是,五天之后,這場騷亂居然逐步走向緩和,慢慢平息了。
很意外吧?
倒不是法國警察有多厲害。
而是法國政府找到了那些社交平臺,比如臉書,推特和ins,這三個軟件是法國年輕人經常使用的。
現(xiàn)在,直接給你崩了,404,打不開。
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斷網。
這樣就沒人討論了,你就是想討論,你也上不去網,也沒人和你一起產生共鳴。
當然網是不可能一直斷的,大家總要生活,娛樂不是?
于是,這些社交軟件開始嚴格的審查,你想在上面動員,煽動和組織騷亂,那貼子根本就發(fā)不出來。
而且就算你發(fā)出去之后,也根本就沒有流量。
只有你一個人能看到。
這兩招一用之后,好嘛,法國的騷亂瞬間就平息了。
難怪就有網友戲稱?。簺]有臉書,推特,ins之后,CIA也找不到人了。
沒了組織者,這些烏合之眾,很快就被警方給沖散了。
所以,法國的這場騷亂自然就平息了。
其實斷網這一招,真的挺好用的。
19年香港暴亂的時候,臉書、推特就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另外,還有一些新型網絡平臺,保密性更強,比如電報、連登和紅迪網等。
廢青們靠這些網絡平臺聚集在一起,在上面報告警察實時位置的,告知“前線”需要什么物資的,還一起討論戰(zhàn)術的,轉發(fā)仇警圖片及假新聞等等。
網絡動員的力量非常強大,本來這幫人只是孤軍作戰(zhàn),一看網上居然有這么多人和我們在一起啊。
于是,他們就飄飄然,覺得原來這才是“真實的民意”啊,原來有“這么多人在支持我們”啊。
甚至有人妄言:“我們想動員的,是全港的力量。”
可是,等把網一斷,這幫人立刻就不知道去哪了。
香港一樣,法國也是一樣。
你們說是為了那個被槍殺的17歲可憐孩子,那有沒有互聯(lián)網,對你們來說很重要嗎?
你們怎么不照樣上街,不照樣去抗議了呢?
原因很簡單,為了孩子只是個幌子,他們真正的目的就是為了上街制造混亂。
當網絡沒了之后,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孤身一人,身邊沒了支持之后,自然就一哄而散,沒人再敢搞破壞了。
對于我們來說,法國的這場騷亂能學到的經驗和教訓很多很多。
一個是防止西方的滲透,鞏固好輿論防線。
第二個就是網絡的主權一定要牢牢抓在手里。
為什么要設置防火墻,為什么不讓境外那些社交媒體,臉書和推特進來。
現(xiàn)在,知道原因了吧。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