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節(jié)日變“劫日”。原本放一天假的五一節(jié),通過上下兩周的前“劫”后取,再加上雙休日,拼湊成了5天。
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研究員袁鋼明認為,這次調休是動了腦筋的。通過調休的方式把假日放的時間長一點,對于大型的休息娛樂活動,特別是國際旅游意義非常重要。從經濟發(fā)展方面的積極意義上來看,這種集中式的消費娛樂對整個經濟發(fā)展有很大好處。
專家講得頭頭是道,但不少網友卻并不買賬,認為調休只是一劑春藥,能在短時間內刺激經濟,長遠來看,并不一定是好事。拼湊假期,為了是讓更多人有機會去遠游,有機會去回家陪陪父母,有機會去逛逛商場購物消費。在這個過程中,有人放假休息,有人工作賺錢,和小長假相關的旅游業(yè)、零售業(yè)、餐飲業(yè)、交通運輸業(yè),蓬勃興起,為很多人提供了飯碗。如此看來,一石多鳥,皆大歡喜,何樂而不為?
從以往的數(shù)據(jù)來看,小長假的確刺激經濟效果明顯。1999年我國第一個“黃金周”,旅游收入高達 141 億元,2012 年這一數(shù)字達到 2105 億元,2019年,已經增長到7.8億人次、6497億元。然而,經過多年的調休,不少人已經產生了審美疲勞,覺得調休也就那樣了。再加上隨著時間的推移,小長假各方面的弊端也慢慢顯現(xiàn),人們難免產生抱怨。從景區(qū)方面來說,為了應對爆漲的游客,不少旅游景區(qū)按高峰需求來配置資源,擴大規(guī)模,但是小長假過后游客稀少,資源閑置。東拼西湊的小長假,造成了集中的消費娛樂,可能會導致一些景區(qū)和旅游企業(yè)對小長假過度依賴,而在其他淡季無法維持經營。
從游客方面來說,伴隨著小長假的是到處都是人從眾,到景區(qū)看到的都是后腦勺,人擠人,人挨人。由于人太多,體驗很差,坐車排隊,吃飯排隊,買票排隊,爬山排隊,上廁所排隊,大部分時間都耗在無意義的排隊上了。還要面臨飯菜漲價、賓館住宿漲價、車票漲價都問題,花了更高的價錢,得到的卻是更差的體驗。
如果是自己駕車,全國高速一片紅,一不小心就可能堵在高速上,連撒個尿都沒地方,只能在尷尬中就地解決。從刺激消費的層面來說,人們的經濟能力是一定的,小長假帶來的集中消費、透支消費,最終是要還的。消費能力一定的情況下,今天消費了,明天可能就消費不了了,小長假消費了,接下來一段時間可能就需要攢錢了。
專家稱調休是動了腦筋的,是從國家經濟層面考慮,但沒有從人的層面考慮。調休,最終調的是人,調來調去,折騰的是人。平常情況下,大家連上五天班已經很累了,誰知道還要再上一天班,這種情況下,人的狀態(tài)不好,工作效率會好嗎?連著兩個星期折騰,就為了一個小長假,這就像讓一個人連餓幾天,再讓他暴飲暴食,顯然對身體健康沒有多大好處。這樣下來,上班的時候累,休假的時候也累,何苦呢?
真要想促進消費,多放一兩天假不好嗎?非要這樣折騰大家,難怪網友說:放不起就別放!專家說得很好,但專家不懂網友,網友不懂專家,就像白天不懂夜的黑。
關鍵詞: